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穿成福运小娘子 > 第403章 都可以试试嘛

  穿成福运小娘子正文卷第403章都可以试试嘛王掌柜和刘掌柜看着写满了字的小纸片,心里很是没底。

  纸片很小,上面写的都是庆州几个街道和常见店铺的名称。相对于这么小的纸片,上面的内容不可谓不多。

  肯来投递行跑腿的,一定得是粗人啊。这么多字,让从未接触过文字的小子来学,这得用多长时间才能全部记下?

  孙掌柜可没管他俩的想法,诚运招人有严格规定。而且,照着诚运特有的培训方法,只要用心,短时间认下百多个字不叫事儿。

  他再拿过一张寻常大小的纸张,“这是第二阶段需要学的字,第一次留下的人,把这些字全部认下,便可进行投递行的正式职业培训,也就是第三阶段学习。若职业培训不合格,我们也是不用的。”

  再看这张大小正常的纸,还有纸上的书写内容,两位掌柜的心,顿时就更七上八下了。

  他们两人虽然经营着店铺,但这个时代生产力低下,就算家里有买卖,赚得的银钱也没能力送自家子弟去学堂读书。

  他们想担保来诚运做事的,一个是自家儿子,一个是外甥。

  王掌柜想让儿子在诚运认些字,之后他自己再教导时,便能轻松一些。

  反正照着当年他爹送他去学堂读书的费劲程度,不但耗费巨大,每日三更起五更眠的辛苦,却没学来更多东西。

  到了他儿子这一代,他是自己教的。结果费了牛劲,也没让儿子认下几个字。

  不知是他的教导不得法,还是儿子不爱学。反正今日记住后日忘的,最后什么也没学到。

  听人们传言,诚运投递有很简便的办法,很容易就能让投递小子们识字。于是,王掌柜便生出让儿子诚运走捷径的想法。

  刘掌柜就简单了,他长姐家日子实在太穷,全靠他贴补,一家人饥一顿饱一顿很艰难。看着外甥十三四了,若能早些出来赚钱,好歹能贴补家里一些。

  可巧诚运投递就来他们这条街开铺子了,投递小子主要是跑腿,对体力的要求倒不是很高。能在诚运做事,不但工钱好,孩子还能识字,比他在酒馆茶肆等地打杂当学徒要强的多。

  但自家孩子的斤两自家知道,若诚运投递只是在人海中筛选穷人家的聪慧好学子弟,他们的孩子便不来这里现眼了。

  两人当下就直说了,告知孙掌柜,自家儿子和外甥想来诚运做事,他二人可以做担保。

  末了,刘掌柜很诚恳的问道:“孙掌柜,您给个实在话。您这一阶段和二阶段所认的字,从未上过学堂的小子能学会不?若百人选不出一个,我也就不存这个心了。”

  王掌柜跟着点头:“是啊,孙掌柜给个实在话。做生意的难处咱们都懂,咱当然没想让孩子白拿投递行的工钱,却做不了事。”

  孙掌柜听得笑了,“二位放心好了,咱们又不是教孩子学经史典籍,只要孩子肯用心,只是几个简单的文字,照着我们的方法记忆,很容易便能学会。”

  他没多琢磨这两位担保的人来诚运是什么想法。

  尤其这位王管事的儿子,人家日后定是要继承家业的,想来也不可能长久在投递行做投递员。

  但邻里邻居的,只当送个人情,结个善缘便是了。

  反正投递行总是要做培训的,多两人少两人无所谓。

  关键是,人家这两位是带头担保投递员的人,担保之人还很符合条件,他也不好拒绝啊。

  听到孙掌柜的回答如此有信心,两位掌柜对之前的传言又多信了几分。当下询问何时报名、什么时候开始培训。

  得到答复后,两人才满怀希望的离开。

  送走这两位,投递行的招工告示也贴了出来。

  之后进出投递行的人便开始络绎不绝。有寄信、寄包裹的,也有询问投递行的投递范围和收费情况。

  还有不少人询问投递招工事宜。对符合条件的人,投递行都做了妥善接待,包括告知报名时间、重复告示上写的几个条件和规定。

  要说诚运投递的名气还真不错,在没做丝毫宣传的情况下,今日投递行开业,店面居然不冷清。除了询问雇工的人,一上午竟也接了七八个单子。

  到了下午,来投递行邮寄包裹信件的人,比上午多了些。整体看下来,投递行不用经历新开生意的过度,便是个客流量稳定的老号样子了。

  对于那些询问雇用情况的人,则完全在袁冬初和孙掌柜等人的意料之中,一切安排的那样、稳妥的进行着。

  在大堂隔间和后院,掌握开业最新动向的卓静兰,在放心的同时,也很佩服袁冬初的安排。

  袁冬初则一点没担心,年后的通州投递行投递量暴增,其中就有庆州组团的单子,可见诚运投递在庆州已经颇有名气。

  在没有竞争对手的情况下,庆州新店完全可以按寻常老店去经营,在从容不迫的环境下,让投递行的员工对投递业务熟悉起来。

  卓静兰人家是正经大小姐出身,只负责带着两个丫鬟、一个嬷嬷在店内店后巡视,查看伙计的工作是否到位,工作顺序是否有差错。

  袁冬初不是什么大家闺秀,更不担任庆州投递行的任何职务。作为协助开业的闲散人员,她也很闲散的在店里店外转悠。

  看看店里那些经过她培训的员工,再听听店外的人对投递行业开业有怎样的议论。她很消闲、很惬意

  前半晌,袁冬初只在这条街上转了个来回,店内工作自然如常,路人和三姑六婆的议论也不新鲜。

  信局嘛,投送信件物品没什么可说的,本职工作。所以,大家议论的焦点大多集中在诚运行的用工和代购上。

  有了代购,一些不值当出远门购买的东西,少少花几个代购银子,便能让州郡相隔之地的产出送到自家门口。

  这种事,是之前多少年来闻所未闻的稀奇事儿。

  至于雇工,能在诚运做事的人,那都是交了大运的……好处一大堆,实在不值得多说。

  到了后半晌,袁冬初转了第一趟,听到的议论内容都差不多。唯一有进步的,是人们对招工告示的理解程度。

  既然在诚运做事很有好处,便让自家小子过来试一试好了。反正学不会认字,最多也就是诚运不收,其他没什么打紧。

  更有一些人说,要把诚运招工的消息告诉亲戚和熟人。比如:二大爷家堂弟的儿子,三姨婆家的侄子,舅父家里那个不成器的孙子……都可以来试试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