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华娱之别样人生 > 第880章:安静的首映礼

  《一代宗师》应该是孟轻舟重来一次后,最别扭的一部电影,至少在已经看过他作品的宁昊和紫萱她们来讲,都有这种感觉;

  “孟导,我咋觉得你不怎么兴奋呢!”黄博眼睛盯着刚走完红毯进来的光线主持人柳烟,贼眉鼠眼的说道;

  “首映礼有啥兴奋的,我以前没办过?”

  “嘿,这规模真大!”

  这孙子突然感叹一句,搞得徐铮和雷佳英莫名其妙的望着他;

  孟轻舟心里却在想着王家未,《一代宗师》算是墨镜王最后的佳作,但依然是褒贬不一;

  王家未肯定是极富才华的。

  但你真要说他是顶尖级的导演,那肯定是过誉。

  他拍戏,没有剧本,并不是因为他是天才,一切了然于胸自然无需剧本,他是真的拿不准摸不清道不明自己要拍的是什么所以才没有剧本。

  花费了巨大的精力和时间拍了一个人的戏份,最后出片时剪的一秒不剩,这本身就说明了导演在拍戏时对整个剧情的走向是心中茫然的。

  他让演员一遍一遍的重复,但又说不出为什么,并不是因为他不满意,只是因为他也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

  他都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又怎么可能去指导演员呢?

  所以只能让演员一遍又一遍的重来,每一次让演员用不同的方式去演绎,他所做的,就是收集足够多的素材,然后最后剪辑时到根据最终的需要选一个。

  一个镜头拍了四十多次,最后剪辑时选了最初的一版,这在王家未电影里不要太多。

  所以我觉的梁佳辉对他看的最透彻,梁佳辉看王家未是用平视的眼光去看,他不会去恭维和奉承什么大导演眼光独绝,比我们高出不到哪里去了之类的屁话;

  梁佳辉就说的很直接,王家未不知道要拍什么,就是在浪费时间。

  在梁佳辉的采访里这么说:

  王家未在香港搞了很久,一直在棚里郁闷,还叫韩国的记者团来拍纪录片。

  王家未是一个很会宣传的人,大家都觉得他很有品位,很什么大道理。

  我那个时候就形容他,如果你是一个摄影师的话,你今天找我来拍照,一天十万张照片,就让你挑出一张来,你会挑不出来吗?

  如果拍十万张照片都挑不出一张来的话,你是什么摄影师?

  一个镜头,我最高纪录是49个take,梁超伟是60多个take,但他到最后用回第一个take,他不是耗我们青春浪费我们时间吗?

  也不告诉你该怎么演。“这样可以吧?”“再来一次。”就这样做了十几次,完了以后他用回第一个,你说生气不生气?

  但是也不会跟他翻脸,根本没心情没时间,你快拍完我还有下一组。

  王家未呢,就只有画面可以讲故事,骗钱,骗老板的钱,骗老板的时间,骗演员。

  他嘴巴很厉害啊,骗什么啊,谁都骗!我们开玩笑说他是大骗子!

  其实不少内地导演对王家未的水准向来都是毁誉参半,而且不少人认为国师的水准比他高出不止一筹;

  因为老谋子挖掘新人、培养新人的能力是超一流的;

  影视圈有个俗语,具体忘了,大概说的是拍电影的最大,意思是电影的逼格最高,并不意味着电影演员的专业水平最强,汤微就是个例子。

  电影是导演的艺术,电影可以剪辑,可以做很多后期手段,因此只要是好导演,拍普通演员也能拍出好的效果。

  很多大导演都喜欢找没有名气的小演员拍戏,一是看中素人的灵气,二是看中素人的听话、档期多。

  比如说,张一谋发掘了周东语,直接就上大银幕,成为逼格最高的电影咖。这并不意味着周东语当时的演技有多好……

  张一谋说,就让她在镜头前自由发挥,拍一个小时,总能剪出几十秒精彩的。

  李桉发掘汤微也是,他在访谈里面用非常温柔的语气直言:汤微和王力洪一样,完全不会演戏。

  王家未有个胆小之处在于,他不太敢用新人,而是把明星甚至巨星当成素人时期的周冬雨来用……

  随着明星的收入提高,商业机会变多,这种生产方式在今天已经不适用了。

  另一方面那则回答说对了,现在的演员没有逼格。

  没有逼格的原因是现在的传媒方式与造星逻辑发生了改变,影视剧中大众喜欢平易近人的逗逼,而不是桀骜不驯的巨星。

  周杰仑算是最后一批天王级的巨星,他刚出道的时候,也是逼格路线,2010之后也明显转型逗逼,谢挺锋则转型暖男……

  新一代的小鲜肉们,有各种妈妈粉,面对妈妈们,如何拽出忧郁的格调,确实有难度。

  而王家未最爱的女角之一:张曼玉,现在一线女星里面,根本没有这种类型的人设;

  “诶,老孟,该进去了吧。”最爱走红毯的蜜蜜今天却放弃了这次的机会,一身都市精英范的打扮,一直陪在老孟身边;

  “眉姐盯着呢,不急,紫萱她们呢?”

  “早进去了,就热芭和小圆脸俩臭美,正在红毯上呢!”

  “呵呵,喜欢就让她们走呗,你忘了几年前自己天天念叨走红毯?”

  这得算杨老板的黑历史,隐蔽的瞪了老孟一眼,自顾自的去门口等热芭她们;

  今晚来的嘉宾不少,《一代宗师》的演员阵容加上孟轻舟可以信任的导演实力,加上甄子弹叶问系列的火热,很多影评人和学院派也想知道两部电影的区别;

  七点半,电影正式放映;

  开篇的雨中激斗,让台下的专业人士激赏不已;

  “盛名之下无虚士,没想到孟轻舟居然能拍的这么流畅和写意!”

  姜闻和陈楷歌相邻而坐,短短五分钟的开场,让他很有观影的欲望;

  所有人都看的很安静,仿佛只有静谧才能享受到观影的乐趣,才能体会电影中的无奈和萧索;

  接近两小时的电影结束,孟轻舟和主创人员上台,此时台下才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同时上台的,还有国内的几大导演,老谋子、楷哥、姜闻、宁昊、冯大炮;

  “谢谢,谢谢大家!”

  担任采访任务的是窦闻涛,这也是他脱离凤凰卫视后,第一次的亮相;

  “孟导,电影结束的时候,我听不到不少业内的行家在说,这部电影完全没有你以前作品的风格,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改变呢?”

  “我那有什么风格,只是想拍这个故事,而且我要特别感谢徐浩峰老师,没有他提供的创意,《一代宗师》不可能这么快面世!”

  “那你觉得电影中,几位主演完成了你对他们的要求吗?”

  “非常完美,不论是伟仔的叶问,还是子亦的宫若梅,还有吴刚老师、张镇、任达华先生,他们的表现远远超出我的预期!”

  简单的询问了几句演员的趣事后,今晚得重头戏来了;

  “陈导,对孟导的这部电影,你有什么看法?”

  陈楷歌斜靠在椅子上,拿着话筒考虑片刻后方才说道;

  “电影很精彩,而且老实讲,我没想到孟导拍的这么隐忍、包容、动人,拍出了导演心中习武人的意念和坚守,这种坚守在清瘦、朴素、眼神、对白,当然也在一招一式,尤其在那一枚扣子。”

  “尤其是到了电影最后,宫二已逝,晚年叶问不断回忆起宫二,才有短暂一瞬演到了当年叶问确实去过东北,在宫家门口徘徊,穿着那件他说没来得及穿上的袍子。这短暂的一瞬就是他和宫二的深情,也是两位高手不谋而合选择的转身。”

  “这部电影,前期让人感叹孟导处理的从容,中期让人体会人物的隐忍,最后让人动容主角的意志和坚守。”

  “那句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讲的是不必言说、不能再见也永不放弃的爱情。往大里讲,也是武林、宗师艰辛、广阔而长青的信念。”

  姜闻来的异常直接,话语中对章子亦的表现赞不绝口,并且直言梁超伟的表现不如子亦;

  事实上在第二天的所有影评中,一面倒的都在称赞章子亦在《一代宗师》的精湛演技;

  可怜了宫二,她成于清绝如天上仙,也败于高处不胜寒。

  娘家的声望,自己的倔强,奉道守独身弃婚嫁的选择都让她把早前与叶问的交手试做少女时代的一抹柔光。

  所以,宫二发现自己余生无多了,跑去找叶问表白。叶问却回予扑克牌脸,延伸到心理描写就是:我只是想跟她学业务,她非要跟我扯感情,我除了能装傻,还能咋整?何况我又是有老婆的人……

  宫二是何其冰雪聪明的女子,她临死让福星给叶问传话:“相识大半辈子,你不知我,我不知你。

  何意?

  即你始终不知我宫二为何喜欢过你,我已知你是不喜欢我的了。可惜,我曾经以为我能走到你心里,原来,我想多了……

  配合整个剧组的优秀质量,她的演出非常内敛,感人,渐入佳境。

  她在戏里没我想象中好看,但是也就是95和100的差别。气质非常独特,不知道是因为学过舞蹈还是导演的雕琢。

  之前看她的非常完美几乎对她绝望,《一代宗师》算是她表演的翻身仗,很好的诠释了简单即是美的感觉。

  整部电影有着独特的韵律,印象深的镜头有她和梁超伟比武前对座,后面一排女人整个画面神似一幅著名油画。

  还有两个人在空中对视,鼻尖间也就一厘米,当时心想这哪里是在打仗。最后是她在下雪的室外独自打拳,无欲无求,享受当下的快乐。

  章子亦那么适合宫若梅这个角色,还是因为她身上那股蛮劲和宫二恰好贴合了,她们都有种要跟不讲理的命运讲讲道理的拧巴气质。

  张艺谋镜头下的巩俐也是,秋菊,“我奶奶”,归来里面的冯婉瑜,你跟她们讲“世道如此”没用,她们只认自己心里的那个理。

  有蛮劲的人通常没什么大格局。所以叶问能说出“其实天下之大,又何止南北。勉强求全,等于固步自封”这种政协委员式发言,宫二只会昂着头问她爹,“宫家没有败绩,您又在这儿,他凭什么出头?”

  所以宫二拼死要复仇。退了亲,奉了道,拿回了宫家的东西,也落下了病。她人生是标准的波峰型,最高点是复仇,然后就一泻千里,是拖着命在活。

  如此固执,问值不值得都是唐突了她。

  在她和叶问金句频出的最后一次会晤里,叶问惦记着宫家六十四手,他还在为“武林”着想,也不管政治的风云诡谲能不能容下心无旁骛的切磋。可惜宫二不愿垂眸见众生,她活在自己的恩怨里。

  但这就是这个电影别扭又牛逼的地方。大格局的、重整山河待后山的叶问,居然不及低眉敛目,眼里毫无求生欲望的宫二打动人。

  那些有蛮劲的人就是这样的,她们像一把刷子,不由分说地把体面、克制、默契这种成年人美德都冲掉,把坚固的心事直接呈现给你。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做了要去东北的大衣也好,那枚可能被摩挲得包了浆的扣子也好,到底没有一句近乎捣乱的——对就是捣乱她知道时日无多所以不给叶问躲闪的机会——到底没有那一句“我心里有过你”来得直击人心。

  叶问预想中和平大气的“故人重逢”被她这句“我心里有过你”冲击得七零八落。她不许他装糊涂,她不介意他笑她执拗,也无所谓武艺传承,面对叶问对宫家六十四手的惋惜,她的回答近乎挑衅了——“武学千年,烟消云散的事儿,我们见的还少吗,凭什么宫家的就不能绝”。

  人生无常,确实没什么可惜的。这真的是天分太高的人才能说的话,你觉得她终生不嫁可惜了,觉得她复仇后缠绵病榻荒废武功可惜了,这是因为我们普通人资质有限,才觉得每一分天才都要物尽其用,就像穷人总觉得自己比豪门会计更会管账,每一分钱都花得更到位。

  “可惜”是个很功利的词。世上没有谁“应该”活成什么样子。

  宫若梅很像一根银针。那么尖锐又不可回旋。针一生只能用一次,她用在了看起来最不划算的报仇上。但没什么好可惜的,天赋、地位、无忧无虑的人生……都有戛然而止的一天。“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独奏别离歌”。

  但即使已经用这么悲观的态度去生存还是免不了叹息啊,还是会在一个南方的夜晚,忍不住对着一个明知道不会正面回应的人讲:

  “我心里有过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