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我的系统不正经 > 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船型古屋

  陈文哲也只是获得了一部分信息,但是,只是这一部分,已经涉及好几条防线,几十座暗堡、堡垒。这些地方,陈文哲不打算亲自去寻宝。最多他也就是有空的时候,过去看一眼。现在他计算了一下,他知道的藏宝还真不少。比如最早获得的,通往西域的丝路之中的一座寺庙。那里的一座隐秘地窖之中,还藏着大批元青花。现在他收藏的瓷器、文物,其中最少的好像就是元青花了。除此之外,有钱塘江、苏杭长江段可能存在的明末沉宝。这是通过那件明代瓷鼎,而得到的信息。再有,就是东南亚日军的藏宝,还有东三省藏宝,之后是张献忠、李自成和满清遗宝。这些都是宝藏,只要寻找到一处,收获都不会笑。可惜,除了东南亚那边,还有海洋之中,他最早寻找到的那条黄金宝船船队的沉没之路,其他陈文哲都不打算去寻找。毕竟是国内的文物,都属于国家。他现在也没必要,用那些藏宝来装点自家的宝库,不对,应该是填充自家的博物馆。陈文哲现在的眼界、见识,绝对跟以前不同了。以前是小民思想,看到什么都认为是好东西,都想着据为己有。但是现在,他见过的好东西多了,哪里还能在乎一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为了一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让自己陷入被动,显然很不可取。再说,以他此时的能力,走到哪里还能找不到几座宝藏?不说其他,如果他有足够的时间,国外海洋之中就肯定有无数藏宝,等着他去发掘。既然有着庞大的资源,那又为什么一定要觊觎国内的那点宝贝?毕竟已经是自家锅内的东西,又何必去争抢?就算是要挣,也要争抢流失到国外的宝贝。就说最后他打捞的那条沉船,为什么上面的很多皇家宝物流入海外?到底是谁弄出来的?其实他只要稍微回朔一下,就可以得到一些线索。经过这段时间的整理,其实陈文哲已经有了不少想法。而当他特意寻找宝藏信息的时候,居然还以为回朔到了一座标志性建筑。现代社会,什么东西只要还留在世间,就不可能留不下痕迹。而只要有痕迹,国内国外的很多信息,就都可以查找得到。比如谁把那么多国内宝贝,弄到了海外的船上。现在陈文哲已经十分确定,通向印泥那边的商船,都带着移民的作用。而在近代上百年,甚至是两百多年的时间内,移民最多的当然是东南亚,其次就是美洲。后来,肯定是美洲那边的移民最多,甚至很多东南亚的移民,也转移到了美洲那边。陈文哲发现的那最后一艘沉船,就是一艘移民的商船。那么这些移民,到底是谁组织出海的呢?要说我们国人相信外国人,听从他们的鬼话,出海讨生活,那绝对是胡扯。所以不管什么时候,都是有内鬼,才能把国内的人卖到国外。在陈文哲得到的信息之中,这个内鬼就是一些江湖帮派,其中一个最出名的就是天地会。好像这个天地会,也已经成为了传说,成为了小说中的虚构帮派。但是,明清时期,还有民国时期,这个江湖帮派,还真就真是存在过。其中最大的证据,肯定是还流传到现在的一些帮派,比如着名的司徒美堂和致公堂。再有就是民国时期的青帮、洪门等等,这些可都是记录入历史当中的,学生们现在学到这段历史,还能学到呢!陈文哲之所以能确定,那艘沉船,或者说那条航线之上的很多商船,都是天地会组织出海的,肯定是有原因的。因为他通过回朔,看到了一大片房子。如果是普通的房子,肯定是没用的,根本没法让他追朔历史。但是这一片古屋,却十分出名,而且十分好认,因为这古屋都是船型。其实这片古屋建筑群,早在二十多年前,就被发现了。那是隐藏在西江农村之中的一片“船型古屋”,而就是通过它,牵出天地会500多箱宝藏之谜。什么东西,只要跟宝藏牵扯之上,就肯定会吸引来极大的关注。并且肯定会有很多人,耗费时间、钱财,不断的追寻它的来历。所以,不管是天地会,还是他们藏起来的宝藏,都暴露在世人的眼下。在文艺作品当中,妄图推翻官府统治的民间帮会,通常都是以反派的形象出现。这些帮会的成员,会被冠以乱臣贼子的罪名,被官方势力凶勐镇压。最终在铲除这些帮会之后,世界重新归于平静。然而在这些帮派当中,天地会称得上是一个另类。其成员不仅是一群有着侠骨柔肠的江湖豪杰,其“反清复明”的政治口号,更是占据了政治制高点。他们将满清政府成功地定性为侵略者,激起百姓的反抗意识。在2001年,西江发现了一处造型独特的船型古屋。其独特的造型和结构,都彰显着这所古屋的卓尔不凡。在一番考察之后,专家们得出结论:这所古屋与天地会有着莫大的干系。在我国封建时期的统治阶级当中,清政府可以说是最不自信的一个。从其当政时期的种种迹象,便可以看出。当时的清政府,自始至终都在惧怕着一个问题。有朝一日汉人如果不顺服自己的统治,满人该何去何从?正是出于这种考虑,满清宝藏才会出现。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满清政府才将维系自己的统治地位,始终作为头等大事。从入关开始,清政府便以“清君侧”为理由,将自己进入中原进行合理化解释,为的便是消除汉人对自己的抵触情绪。在取得统治地位之后,满清政府为了维护国家稳定更是不遗余力。不仅承认了三藩的合法性,对汉人的安抚工作也渗透到了各个层面。正是由于满清政府对安抚汉人问题的重视,才有了康乾盛世的景象。尽管如此,满清政府依旧对汉人的言行十分敏感。他们生怕人数众多的汉人,有一天会团结起来,公然与自己作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