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我的系统不正经 > 第一千五百五十一章瓷中人造宝石

  只要想想,朱元章能够烧制几十年的官窑器,那么传到了建文帝这里,他能不烧?

  就算初期没有心情烧,后来天天打仗没法烧,那么景镇的御窑厂就停工了?不可能!

  建文帝继位之时,洪武大帝都发展官窑几十年了。

  这个时期,建文帝的官窑就算不留款,这四年生产出来的瓷器,也肯定是洪武时期瓷器的巅峰器型。

  所以,建文款官瓷,最少也有着洪武时期的特征。

  至于瓷器品种,其中肯定有青花瓷,色秞瓷等,这是肯定的。

  而彩瓷,肯定也必不可少。

  这些瓷器,或者说继承自洪武大帝的官窑瓷特征,最少也不必洪武时期的要差。

  所以,建文官瓷的特征就很明显了。

  这一时期的瓷器,肯定是器型规整,胎质细腻,秞色温润如玉,工艺精致。

  因为这也是洪武时期瓷器的特征,甚至还是永乐时期官窑瓷器的特征。

  建文官窑器型前承洪武,后传永宣,也不可能太差。

  陈文哲从收集到的建文官瓷,与明代其他朝代的官瓷对比,也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变化。

  这一时期的瓷器,一改洪武质朴宏大的器型,变的隽秀典雅。

  胎质好像也比洪武更为细腻,器型与绘画纹饰,与后来永宣生产的官瓷有惊人的相似。

  这一点倒是符合实际,毕竟建文帝是年轻人,他不可能喜欢老年人喜欢的瓷器。

  还有青花料,这也是臆造不出来的。

  这一时期使用的青花料,应该与永宣青花一样,呈现的是“苏麻尼青”料固有的特征。

  发色也相同,应该是深沉浓艳,颗粒浑散自然,锡斑凹凸明显。

  器型纹饰不但与后来的永乐宣德瓷类同,也明显看出有洪武遗风的存在!

  这说明在建文年间,瓷业生产力已得到稳定发展。

  当时的景镇是战争的后方,“靖难之役”的战争,应该没有对景镇瓷业生产,造成太大的破坏和影响。

  建文瓷中“苏青”料的使用,景镇瓷业历史记述中从来没有阐述过。

  但从一些建文官瓷上的彩料、纹饰特征推断,可以断定“苏麻尼青”的原料,在大明建文朝已得到大量进口和使用。

  而且景镇窑工,已熟练的掌握这种青料的使用技术。

  其中有一件青花开光花果纹执壶,就表现出来了这一点。

  陈文哲虽然看道的是图片,但是他还是能够看出来,这应该是一件古董。

  看器型,它高30.6cm,口径7.5cm。

  颈部饰蕉叶纹,肩部饰缠枝莲纹。

  壶身菱形开光圈内,画折枝花果纹。

  壶身旁绘牡丹花纹,壶身下近足部绘变形莲瓣纹。

  壶底足圈内满秞,壶流与颈间有一云板相连。

  壶柄上绘四朵灵芝,柄下有三颗乳钉,壶流两侧绘卷草纹。

  在其造型与绘画工艺中,洪武遗风十分明显。

  而壶流正面书写有,《大明建文年制》青花楷书六字款。

  这与洪武和后来的永宣青花大壶落款,有明显区别。

  特别是使用的青花,呈“苏料”典型的特征。

  这样的青花,青入胎骨,发色深沉浓重。

  在从整体看,整器工艺精致,气势宏礴。

  这只建文款青花花果纹大壶与景镇珠山官窑遗址中出土的“永乐花果纹青花大壶”,可以说是如出一澈。

  其造型,画工,胎釉、青花发色都有惊人的相似。

  尤其是青花原料的使用,无论其发色、浑散、颗粒、锡斑,微观等特征,都有惊人的雷同。

  【讲真,最近追更,换源切换,朗读音色多,.huanyuanapp安卓苹果均可。】

  而这正说明,景镇瓷业的制造工艺,是历代传承有续的。

  永乐官瓷在制造工艺上,很大程度继承了洪武和建文时期的技术。

  其实,这有点给建文帝朱允炆增光添彩。

  毕竟建文帝在位时间太短,而他又是继承自洪武帝。

  所以,严格来说,永乐大帝继承的是建文时期的官窑瓷器。

  而这一时期的瓷器,最多在表现形式上属于比较新潮。

  当然,这一点是在古代的新潮。

  毕竟是新朝新气象嘛,年轻的皇帝,看待实物的眼光,自然也要年轻化一些。

  也许这才是建文帝时期瓷器的最主要特色,至于后来继位者朱棣,它的年纪可比建文帝大的多。

  所以,此时永乐的瓷器,应该更接近洪武时期的官窑瓷。

  只不过,在位时间长了,自然就有了自己的特色,这就形成了永乐瓷器的特征。

  至于建文帝时期的官窑,肯定是跟洪武时期的大差不差。

  而在所有瓷器之中,建文色釉瓷中以红秞器最为特别。

  还有,建文红釉的特征,与永宣及后朝的红釉有很大区别。

  我们知道,红秞工艺是瓷器烧制中最为复杂的技术,其秞料配方与烧制温度必需极为严谨。

  由于明早期景镇高温红秞烧制技术还不太完善,这时期的高温红秞发色并不稳定。

  洪武朝烧造的红釉,就有“十窑九不成”的说法。

  所以,红釉瓷历来都是瓷器中的名贵品种,备受人们的珍视。

  明代永乐年间烧制的鲜红釉,和宣德年烧制的宝石红釉,都是红釉家族中的代表产品。

  在永乐、宣德时期,红釉瓷主要用于宫廷祭祀和喜庆吉事。

  因此当时的红釉瓷器,被称为“祭红”。

  “祭红”红而不俗,鲜艳而温润,色调静穆、凝重,宛如霁云红霞。

  因此,又被冠以更有诗意的名字“霁红”。

  “祭红”瓷器之所以名贵,除了它的釉光莹润如玉,颜色鲜艳俱佳外,更因为它“千窑难得一宝”、“十窑九不成”而成为瓷中珍品。

  有人把“祭红”,称为瓷中人造宝石。

  也有人把颜色釉,说成是“瓷品王冠”。

  而“祭红”则是这顶“瓷品王冠”上璀璨的明珠。

  建文红秞采用独特的含金秞料发色,应属金红类红釉工艺,其深红的秞色表现的极为独特。

  这种器物在光线下,红秞内敛出温润的五彩蛤砺光,红的鲜艳,令人爱不释手。

  所以说,建文红釉既不是高温铜红秞工艺,也不是低温铁离子发色的矾红釉工艺。

  其工艺至今无法解释,在后朝还无发现类似红秞器。

  这说明后人难以造彷,在这一点上,一件红地绿釉缠枝莲碂式盖瓶,就表现的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