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修真小说 > 持剑 > 第五百零一章 严阵以待

  持剑第五百零一章严阵以待大魏安远楼,倒不是一个什么多么神秘的组织,相较于楼外楼,江湖庙堂对于安远楼的传言都很多。

  不过对于安远楼楼主就没几个人知道了。

  安远楼严格意义上来说其实不算是江湖组织,楼里诸多人员都是因着诗词歌赋而集中到一起的,据说安远楼楼主建立组织的目的也是为了营造一个更好的环境,将志同道合之人聚在一起,不失为一件惬意之事。

  安远楼中有人的文人才子良多,但名不经传的人也不少。

  有些人不是诗词文章做得不好,他们只是缺少一个契机。

  所以想要加入安远楼,凭一首亲自撰写的诗文,通过了便行。

  起初加入安远楼的人寥寥无几,但当当朝大学士孟房岚加入后,趋之若鹜者不胜凡几。

  渐渐地,随着越来越多有名气的文人加入,一时间使得进入安远楼成为一件炙手可热的事。

  不过这些文人才子的事终究引起不来更大的喧闹,毕竟在大魏,武之一道才最受人追捧。

  词人刘过,今年三十有七,三年前凭借一首多令词《芦叶满汀洲》加入了安远楼。

  据说这首次还入了安远楼楼主的眼,赞誉良多。

  刘过虽年纪不小也依旧未能成名,但不代表他的诗词才情一般。

  不拘一格的中年诗人刘过胸中才情颇多,他常对酒当歌,邀月作赋。

  家国正值多事之秋,江湖人可略尽绵薄之力,可如刘过这般手无缚鸡之力的诗人只能通过笔下诗词表达心中悲愤。

  而刘过与其他诗人不一样的是,他主动北上,想去看看那些被柔然掳掠过的家园状况。

  西北之地的惨状被朝廷封锁,没能大规模地流传出去,但那些愿意亲自前往看一看的人自是能感受到那般萧瑟。

  关中以西北甚至更西北都曾是中原之腹地,所住百姓良多。

  此次被柔然人践踏的故土导致数十万人背井离乡,流离失所。

  一个人北上的刘过这一路看过太多太多的辛酸,这不是他第一次来,但前后之变化令人瞋目。

  原本该是繁华之地的各处如今俨然变成一片萧索,城内外空荡荡,再看不见多少人气,有些实在没地方去的人则选择在柔然人离开后顶着危险返回,但那点人气如何能遮掩悲凉。

  让刘过第一次驻足触动的地方是那西北汾阳郡流光城,流光城还在传云关西北,其实离着关内也不远,算是柔然大军肆虐的最后几个地方,也是受灾最严重的区域。

  骑着一匹瘦马凄凄惨惨赶到流光城的时候刘过真的被眼前的景象吓到了,按理说该是一座不大不小繁华的县城之地,如今入眼处竟是半点人烟也没有。除了随处可见散落的尸体,再无那活人。

  在流光城下,刘过下马。

  敞开的城门让刘过在城外就能一眼看到城内的景象,大抵是触目惊心。

  流光城其实才遭了肆虐不久,所以空气中甚至还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血腥气。

  驻足城外的刘过久久不曾挪动步伐,一步也走不了。

  刘过身旁的瘦马像是也感受到了主人的心情,也跟着悲鸣了几声。

  长道西风瘦马,只差那一抹西下的斜阳。

  刘过算是那断肠人,只是他又该为谁而伤感呢?

  如刘过这般,扛着危险游走在西北之地的诗人词人不多,且大多来自安远楼。

  他们伤感,他们悲凉,但很少有人知道他们所热爱的家与国已经在破碎边缘了。

  刘过直到最后那抹残阳落尽他还是没有进入流光城,算了下次再来吧,他如是想到。

  欲买桂花同载酒,

  终不似,少年游。

  刘过啊刘过,世道怎么变得如此快,那个大魏又去了哪里?

  ————

  北魏,洛阳。

  逐渐稳定的河西之内的地区让元恪重拾了一些信心,但这些信心都只是短暂的。

  平城陷落,太庙被毁的消息传回朝廷。

  那一日早朝,文武百官本以为皇帝会因此而龙颜大怒,但奇怪的是,皇帝语气温和,没有任何动怒。

  早朝过后,三公被元恪留下。

  虽然清河崔氏被驱逐出了大魏,但崔浩并没有因此而受牵连,反而皇帝隐隐有委以重任的迹象。

  御书房内,元恪靠在龙椅上神色疲惫,显然这些日子他承受的压力也不小。

  片刻后,崔浩率先开口道:

  元恪闻言抬眼看了看三人,之后示意随侍一旁的东湾退下。

  东湾离开后,元恪缓缓道:

  崔浩道:

  为了拱为边地,元恪甚至不顾阻拦又从护卫京城的部队中又调集了一批人去。

  崔浩说完,一旁的太尉元爽也开口道:

  元恪闻言点了点头,说来他到底是一国之君,有些事由不得他不多上心。

  这时候,卢文渺也跟着提醒道:

  得了卢文渺的提醒,急忙的元恪这才想起李成仁。

  元恪道:

  几人久居庙堂,对于这般江湖事知识甚少,更多的是道听途说。

  元恪问完,崔浩最先道:

  元恪闻听此言,眼前一亮。

  崔浩则继续道:

  崔浩等三人自然看得出元恪的提防,毕竟这一万多江湖人的力量胜过四五万常备军不止。

  元恪心有隐忧也情有可原,他道:

  这些非是元恪所愿,但木已成舟,如今坐在皇位上的是他啊。

  元恪一句说完,崔浩等几人并没有接话,元恪见状便又道:

  闻听此,元恪自顾自地笑了笑,

  崔浩闻言摇了摇头,

  元恪闻言点了点头,如今已别无他法。

  之后,元恪又问及平城一事。

  平城原本自身就颇为敏感,所以听到元恪此刻提起,三人下

  意识交换了眼神。

  崔浩神色不改,镇定自若道:

  元恪闻言倒也没什么变化,他随即又问道:

  崔浩道:

  崔浩是站在了大局观的角度去看待此事,说是一点没有在意元恪的心思也没错。

  简而言之,崔浩就是觉得那些牌位丢了也就丢了,它们就只是个牌位,等日后收复平城,再制新的未尝不可。

  这话若是深究,说是大逆不道都可以。

  所以,卢文渺和元爽在听到崔浩毫无遮掩的表达事,顿时心惊,也就只有崔浩敢这么说了。

  元恪闻言,沉默良久,他大概也是心有思量只是此刻在坐那最后的抉择。

  这一日,洛阳城的天气极好,五月多的日子,天气渐渐炎热,时令也渐渐来到了夏天。

  洛阳的繁华依旧不减,只是随着时间日长,对于北方局势的担心越来越少了。

  沈况和元大光在不久前提前北上去了边境,没有跟随大部队一起。

  而在停留洛阳的那些日子,知道时雨和湘儿安全后沈况也便没了后顾之忧,对于刺杀什么淑珍公主一事也早已忘却脑后。

  在洛阳,沈况见到了许久不见的姜凝。

  解决了关风郡以及东海城之事后姜凝回了趟楼外楼,与父亲谈了谈。

  姜太玄直言日后凡事姜凝可以自己做主,楼里的力量也可以随意调用。

  元大光在见到姜凝后也难免收起了性子,与见到掌柜的暮秋不同,见到姜凝元大光多了些拘束,但那是因为主仆的关系。

  又是重逢,又是喜悦。

  姜凝告诉什么来之前她特意走了一趟灵山城又去看了看林晚照,对于姜凝细致入微的考虑,沈况心头一暖,没什么多余的表达,只一个简单却温暖的拥抱。

  姜凝也没有推开沈况,任由他抱着自己。

  这一次姜凝北上一来是打算与沈况一起,二来也是她自己想去北方杀一杀柔然人。

  当然,那些都是身后事,如今爱人在前,当是那多情旖旎,月下花前最重要。

  独孤南乔在之前与父亲独孤崇一起北上离开了,当时姜凝已经到了洛阳,他们三人一起去见了独孤崇。

  对于沈况之事,独孤崇自是早就知道,故而见到姜凝他倒是没什么反应,发而与姜凝话起家常,问了问他父亲姜太玄。

  因为北线战事吃紧,所以独孤崇在洛阳只做逗留,他所率领的军队甚至都没有在洛阳停留。

  沈况与独孤崇是见过好些次的,作为未来的老太上,独孤崇也推心置腹与沈况说过些心里话。

  这一次临别前独孤崇也有所嘱咐,自是希望沈况能在北边奋力杀敌。

  大魏如今局势好也不好,坏也不坏,一切结局还得看日后发展。

  河西之地,宇文泰率军又重新占据了酒泉郡,酒泉以西昌马河及一直连通到的玉门关、阳关之地也都有所部署。

  有了上一次教训的宇文泰这一回不再将兵力太过分散,昌马河沿岸宇文泰只驻扎了两队堪堪五千人的兵马,刚好各自与酒泉和两关相互呼应。

  柔然那最后聚集的八万多大军眼看着就要到达柔然原本驻地北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