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鼎定河山 > 第一百四十八章 委肉虎蹊

  狼是一种十分凶暴,残忍而狡猾的肉食动物。它善于奔跑,利牙大口,捕食方法十分高明。各种野生和家养禽畜甚至人都是它袭击和伤害的对象。

  狼通常集群活动,它们的捕食特点一是突然袭击,乘猎物不注意时,出其不意的攻击;二是选择孤立或弱小的目标,四面攻击,有时能捕杀比它大得多的猎物;三是多路追杀,平行追击。

  例如狼群多路追击一只鹿。由于鹿遇到河流,绝壁等障碍物要转弯,是曲线或折线前进,运动距离长,而狼是直线或接近直线前进,运动距离短,并且是多路追击,因此即使鹿奔跑速度很快,当它遇到障碍物转弯的时候,无论转到哪个方向,都很容易被从两翼追击的狼捕获。

  狼群都是通力合作的,它们听从狼王的号召,在头狼的带领下一起冲上去,狼王因为体型大、力气大,往往都是冲在最前面,第一个抓住猎物的,所以出力最多。

  狼群在攻击大动物时,首先将其团团围住,而采取疲劳战术轮番攻击,待猎物筋疲力尽的时候,群起而攻之,置之于死地。因此,狼常常能捕到比它大几倍的动物。

  另,在广袤无垠的非州大草原,还有一种被称作“非州二哥”的族群——鬣狗,捕猎时偶尔偷袭,更多亦是采用“狼群战术”,直至猎物体力耗尽方一拥而上施展**绝技。

  这种疲劳战术,对于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作战,值得借鉴。甚至在敌弱我强时为了减少己方不必要的伤亡亦可采用此策。

  如果说英宣等是猎物,那么李纲便是狼王,而岳飞则是头狼。“群狼”并不急于求成,只尾追其后,几场短暂的短兵相接亦是浅尝辄止。

  追击者悠哉悠哉,极好的保持了即战力,觑机一击必杀。而逃窜者则已狼狈不堪,体力耗费已到了崩溃的临界点,且意志力消耗殆尽,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悄然脱离大队独自逃命。

  对于这种危在旦夕的状态,不止英宣暴躁难安,方腊等人亦是无计可施。或者说,此般现状未必不是良机。向死而生,一切推倒重来。

  永乐王朝大业未成,最痛苦失望的当然是方腊、方七佛、王寅这些个上位者。可终是回不去了呀,那曾经的无限风光。原想借着洞庭湖的势力卷土重来,却不想……在绝对实力面前,任何八面威风都只不过是纸老虎。

  事后复盘,“永乐”的覆灭与“大圣天子”的垮塌过程大同小异,但知兵善战的李纲显然是强过狐假虎威的童贯的,就此而言,他方腊亦不如杨幺。但是,胜利与否到头来比的不就是谁活的久么?把对手全熬走了,你便是最终的胜利者。这话没毛病。

  杨幺虽然“以身殉国”了,麾下数十万大军一朝之间灰飞烟灭,却也留了数百忠心耿耿之人守着这面旗帜不离不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哪,只要守着这簇火种,未尝没有东山再起的可能性。

  假如英宣不幸阵亡了,方腊有信心成为“接盘侠”,将那数百悍士收编麾下,而后以此为发展之根本,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何愁大业不成?

  呵呵,真能想,真敢想。只能说,溺水者的思维模式非凡人所能理解。

  撺掇着英宣下令弃船登山,而后借助莽莽大山藏匿踪迹摆脱追捕……不失为当下最佳选择。毕竟,一路沿水路逃窜并非长远之计,一旦官军下定决心出重兵围追堵截,唯困毙而已。

  不曾预料的是,连日的舟船漂泊,加之追兵始终跟随,这数百残存力量一旦进入庐山,个个尽显疲态,仅靠仅存的求生欲拖着笨重的身躯缓慢前行。这样的队伍莫说迎敌对战,说不定下一刻便会身心崩溃。

  这不,当追兵出现在湖面时,大部分逃兵所表露出的神态居然不是畏惧,而是麻木。

  英宣犹若跳墙急犬,用力一挥手中苗刀,想放几句狠话,但脑子里内过一人一枪,不由得气息一窒,险些憋成内伤。

  他手中这柄刀乃是从官兵处所夺,唤作“苗刀”,因刀身修长、形似禾苗而得名,亦是御林军军刀,乃是大定军方身份象征。

  此类刀长在四尺至七尺间,兼有刀和枪两种兵器的优点,可以单、双手变换使用,能最大程度发挥出腰背的整体力量。

  御林军长刀的前身是昌刀(仪刃或横刀),多为仪仗所用。

  后来,传到日本被改进成了日本刀,即倭刀。戚继光抗倭时发现,倭寇身材矮小,但是他们武器倭刀却极长,作战中占尽优势。

  戚继光遂对倭刀进行了改良,成为了这种长刀,并写成了《辛酉刀法》,也就是“抗倭刀法”,适合正规军正面作战。

  大定以前,苗刀主要作为皇家仪仗刀所用,到了此时,对刀和刀法进行了改良,真正应用到了战场,并被御林军使用。

  赖以刀法,苗刀在北方及西北杀敌致果,斩将搴旗,非一般兵器可比。

  可英宣本非行伍出身,固然学了一身不错的武艺,却是无法发挥出苗刀之威。即便他能将刀耍出花来,又能奈那岳校尉何?

  那杆长枪进攻有刺,戳、点、扫、挑;防守有格,拨、架、挡、淌。将防守和进攻两动融为一体,攻防一次完成;防中带攻,攻中设防。在英宣、方腊、方七佛、王寅等人合围下进退自如,丝毫不落下风,并连伤方亳、方七佛二人而全身而退。

  枪被誉为“百兵之王”,在此人手中尽显其威。

  此人,姓岳名飞。

  此人明明只有二十岁出头,却已是独领一营的校尉,若非靠山够硬,便是屡立战功。

  大定军制三人为一小队,九人为一中队,三小队为一中队,合五中队为一大队,一个大队又设押官、队头、副队头、左右傔旗五人作为军官,合五十人。队头就是这五十人的队长,副队头就是副队长,左右傔旗就是护旗员,另外又会从这五十人里选择一个能打的作为“旗头”去拿旗。又会有一个“军校”在这五十人后面坐督战。两队一百人为一都,长官为都头。五都为一营,长官为营校尉,是为指挥使,骑兵营人数稍少。五营为一军,十军为一厢。

  等阶分明,令行禁止。

  作为一营长官的指挥使可谓是中层干部了,以岳飞之龄算是超格提拔。

  此人有何背景并不明了,但那身武艺及这一路追击过程中所展现的谋略显然是配得上指挥使一职的。

  更何况,方腊问及其师傅是否为周侗时岳飞默认了,这无疑又给他蒙上了一身金衣。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当今天下文坛,除去新崛起的女真,大定地位最高,云明次之,北燕及后辽再次之,西宁最弱。诸国皆有招牌文人,举世皆名。仅大定而言,颇有百花齐放之势,无一人敢自居为文坛宗主。

  武术界则不同,近三十年来,武学宗师始终只有一个公认者,那便是有“铁臂膀”之誉的周侗。

  周侗,字光祖,华州潼关人,人称“陕西大侠铁臂膀周侗”,乃是一代宗师谭正芳最小的徒弟,成年后得到当时地位显赫的包拯赏识,进入军中为军官,后担任京师御拳馆教师。御拳馆有天地人三席,周侗为“天”字教师,地位最尊,和朝中诸名将交好。

  因为在朝政上主张抗燕抗宁,周侗政治上不得意,因此专心武学,确立了官派正规武术的若干套路,如五步十三枪戳脚,发展自少林的翻子拳,以及周侗棍等。他悉心传授武功,在御拳馆期间正式收徒二人,一个是玉麒麟卢俊义,一个是豹子头林冲,卢俊义广有田产,不作官;林冲则借助周侗的关系,担任了军中的八十万禁军中的一个教头。

  方腊说曾受周侗指点武艺,还真非编造。

  他自幼习武,年轻时曾与杭州挚友武二相偕外出遍访名师,及至汴京时入御拳馆“进修”。资质更强的武二入了教师周侗之眼,成了记名弟子,授之刀法脚法各一套。而资质略平的方十三仅被周侗当面讲解过拳法,泯然众人。

  周侗名动天下成为武术界第一人,则是因明宗朝时的“武林大会”,定、燕、后辽、西宁、云明五国选出的高手齐聚汴京比试武技。前后历经半月,最后周侗击败各路好手脱颖而出,成为“天下武林盟主”。

  其声名大噪后,入御拳馆习武者暴增,一直延续到其不再任教。期间历经三十载光阴,唤其“师傅”者逾万,可谓是桃李满天下。

  若岳飞真是周侗弟子,依其年龄推算,当是周侗离开御拳馆后所收,说不得便是关门弟子了。毕竟,周宗师已是耄耋之年,反推回去,即便岳飞三岁从之习武,其时周侗已然年近古稀,再无更多精力、体力去收徒授艺。

  而且,方腊观岳飞枪法,确是与周侗两名善使长枪的爱徒林冲与卢俊义如出一辙。

  如此一来,不论是英宣还是方腊、王寅这些自认武艺不俗者,对上岳飞都心存忌惮,只盼能不伤及对方且能安然脱身。

  但,一来真的是几人联手都打不过对方,二来这岳飞真是一根筋一直不肯放手。

  这让方腊等人很受伤哪,朋友,就不能心平气和的玩耍一下子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