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鼎定河山 > 第三百六十章 将门世家

  二月九日,京东转运副使李孝昌言招降张万仙等五万余人。

  二月十一日,知海州钱伯言奏招降山东寇贾进等十万人。

  二月十三日,山西兵马钤辖刘光世奉命讨伐。

  接到召告,宗泽心中大石落地:“有刘平叔领兵征伐,此乱立平也。”

  冯过面色平静:“乌伤先生识得刘钤辖?”

  宗泽坦然道:“算不得有交情,仅有一面之缘尔。”

  本朝太祖沿置两浙都钤辖使,为朝廷经制。

  太宗太平兴国四年四月三日,始置兵马都钤辖,去“使”字。“辛酉,以孟玄哲、刘廷翰为兵马都钤辖,崔翰总马步军,并驻泊镇州。”

  太宗朝后,以文臣朝官、武臣诸司使以上充任兵马钤辖者,称“兵马都钤辖”,带“都”字以示资深;文臣朝官、武臣诸司使以下充任兵马钤辖者,称“兵马钤辖”,示为资浅。

  兵马钤辖冠以布政使司(省)名者,为省分兵马钤辖。设省兵马都钤辖司为治所,称“XX省兵马钤辖”。通常一省一设,或有兵马都钤辖领两省~三省者,称“XXXX两/三省兵马都钤辖”。

  兵马钤辖在州者,为州兵马钤辖。设州兵马钤辖司为治所,称“X州兵马钤辖”。或有兵马都钤辖充任者,称“X州兵马都钤辖”。通常以知州兼带。

  禁军出戍地方,有屯驻、就粮、驻泊三种名目。其中管领诸州军驻泊禁军的兵马钤辖,冠以“驻泊”二字,称“X州/省驻泊兵马钤辖”;管领屯驻禁军、就粮禁军的,称“X州/省在城兵马钤辖”(通常略去“在城”二字,止称“X州兵马钤辖”)。

  熙宁变法后,废更戍法行将兵法。省分兵马钤辖,上有所隶帅司(布政使司、都总管司)者,佐帅臣总辖本路军马;其余诸路,管辖本省不系将禁军(屯驻、驻泊、就粮),训练、校阅、赏罚。并与知州共商,签书行遣军马公事。

  兵马钤辖以朝官、诸司使文武臣充任、并差内侍官充任,其品阶视该官员的职官、阶官而定。其序位在本路转运使之下,与提点刑狱公事以官高、低序位。

  在兵官中,依格法,钤辖下总管一等,在兵马都监之上。

  兵马钤辖领兵五千人,诸省、州只限一员。

  按理说,一省兵马钤辖一般为观察使衔,即正五品衔,与知府(州、军)平级,但文贵武贱,兵马钤辖的地位可远不如知军,可宗泽话语间对“刘平叔”却颇为尊崇,真是奇也怪哉。

  冯过却不晓得此人是何方神圣,不懂就问:“吾孤陋寡闻,却是没听过这位刘钤辖?”

  宗泽看冯过一眼,慨然道:“刘平叔出身将门世家,乃刘节度之子,熟谙兵事,屡建战功,吾观之必成我大定名将也。”

  冯过恍然,饶是他再如何博闻强识,却也记不住所有“历史人名”,更何况是表字。

  “平叔”乃是刘光世表字,保定军人士,保信军节度使刘延庆次子。人士。在那个时空,其乃南宋抗金名将,“中兴四将”之一。

  靖康初率部戍边,败夏兵于杏子堡。金兵大举南侵,与韩世忠等共守江南,屡立战功,升司检校太保、殿前都指挥使,封荣国公。后率部抗金,但其“御军姑息,无克复志”,饱受诟病。绍兴七年,引疾罢去兵权。绍兴十年,再为三京招抚处置使。次年,罢为太保、万寿观使,累封杨国公。

  绍兴十二年,刘光世去世,年五十四。追赠太师,谥号“武僖”。乾道八年,追封安城郡王。宋宁宗开禧元年,追封鄜王,列七王之首。

  中兴四将是指宋室南渡之后,朝中将领以张俊、韩世忠、刘光世、岳飞战功最为卓著,他们在抵抗金兵、保证南宋政权的建立与巩固过程中起过重大作用,被誉为“中兴四将”。

  南宋高宗、孝宗、宁宗时期,朝廷相继追封了七位南宋初期的抗金将领为王,合称为“南宋七王”。这七位王爷分别是鄜王刘光世、蕲王韩世忠、循王张俊、鄂王岳飞、和王杨沂中、涪王吴玠、信王吴璘。

  虽然在后人看来,这七人的排名颇具讽刺意味,排名第一的是位逃跑将军,战功最为显著的岳飞、韩世忠却不是排名首位,但刘光世能同时名列“中兴四将”及“七王”,显然并非浪得虚名之辈。

  在这个时空,刘光世的人生轨迹大致相同,所谓“将门世家”并非虚言。

  在大定与西宁的战争中,大定大量地启用了陕西当地亲宋的少数族(谓之熟户)与西予对抗,除了如折氏家族那样收入禁军之列外,还组织了地方性的蕃兵部队。大致是按其部落设军事单位,首领为都军主、军主等,然后按其地域,合数部族为一都巡检所统领,同时各族首领是世袭的,正所谓“为首领者父死子继,兄死弟袭,家无正亲,则又推其旁属之强者以为族首,……其大首领,上自刺史,下至殿侍,并补本族巡检”。

  刘怀忠官内殿崇班、阁门祗候。其子刘绍能天资鹫勇,辅之韬略,威名震于敌邻,功绩藏于盟府,追封鲁国公。刘绍能子刘永年特追封越国公。刘永年儿子刘延庆雄豪有勇,与西伐,立战功,积官至相州观察使、龙神卫都指挥使、鄜延路总管。迁泰宁军节度观察留后,改承宣使。破宁人成德军,擒其酋赏屈,降王子益麻党征。拜保信军节度使、马军副都指挥使。从童贯平方腊,节度河阳三城。

  刘延庆娶葛氏、杨氏,三子分别为刘光国、刘光世、刘光远。

  昌楚时,节度使权力极大,集军、民、财三权于一身,又经常以一人兼任两至三镇节度使,最多者达四镇,权力之大,古所未有。

  五代时,节度使的权势达到了峰值,皇帝的废立都取决于节度使,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的开国皇帝清一色都是节度使。

  大定建立后,太祖常威以金钱换军权,解除了节度使石守信对禁军的控制权。其余节度使也进行了类似的处理。

  乾德三年,太祖下令,要求各地赋税除日常军费所需之外,全部运往中央,剥夺了节度使擅自处理地方赋税的财权,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对地方财政的把控。同年,又下令各州府选送精兵进入禁军,由中央直接统辖,使得节度使军权也被进一步削弱。

  太平兴国二年,太宗则诏令所有节度使属下的各郡全部直属中央,节度使除所领一州之地外,不再管辖其他地区,而且朝廷开始派遣朝臣出任各地知州、知府,使得节度使管辖范围不断缩小,且不再负责本州政事,政治权利进一步削弱。

  经过赵匡胤和赵炅的一再削弱,宋朝的节度使军、政、财大权丧失殆尽,最终彻底成为了荣誉性的虚衔,礼遇优厚,但却没有任何实权。

  此后,节度使一般不赴本州府治理政事,而成为一种荣誉性的虚衔,授予宗室、外戚、少数民族首领和文武大臣,对武将更是晋升的“极致”,多者可带两三镇节度使,礼遇优厚。而节度使带同内阁辅臣罢官到地方上带节度使虚衔,谓之使相,尤为荣耀。

  经过太祖和太宗的一再削弱,大定的节度使军、政、财大权丧失殆尽,最终彻底成为了荣誉性的虚衔,礼遇优厚,但却没有任何实权。

  节度使虽只是虚荣,并无实权,但领衔从二品,乃是武将极尊,地位不容小觑。而刘延庆官拜拜保信军节度使兼使马军副都指挥使,全称叫侍卫亲军马军司副都指挥使,作为侍卫亲军马军统兵官之一,仅次于都指挥使,成为大宋禁军的高级将领。他既有虚荣又有实权,算得上是军中第一序列的将领。

  嗯,征方腊时,统帅三军的是大太监童贯和谭稹。

  斯时,童贯出任江淮荆浙宣抚使,负责征讨事宜,朝廷大军的战斗力比农民军还是高得多的,定军从出兵镇压到生擒方腊,前后只用短短数月。童贯因功迁为太师,改封为楚国公。可以说,童贯当太监当到这个份儿上已经是满级了。

  方腊起事之初,谭稹首先奉命统军出征,后来童贯出任江淮荆浙宣抚使,谭稹才改任两浙制置使,两人共同带兵南下。

  北伐征燕兵败后,崇宁帝想让童贯去养老,下诏解除童贯的兵权而为真三公,加封其为徐、豫两国公。接替童贯职务的正是谭稹,可见其深得皇帝信任。

  不过得皇帝的信任是一回事儿,自己的才干就是另一回事儿了。事实证明,这俩仁兄的才干,也就能打打农民起义军,两人先后主持北方前线防务,在军国大事上那真是大哥别说二哥,一样的菜。

  时人评论说:“隳坏军政……擅蓄禁民者,童贯始之,谭稹继之,则贯之罪大於稹审矣。”意思就是,这俩都不是好鸟,童贯还恶劣一点。

  这俩统帅不拖后腿就不错了,大军能够顺利平定方腊起义,自然少不了诸多将领的功劳,诸将刘延庆、王禀、王涣、杨惟忠、辛兴宗相继至,尽复所失城……

  其时,刘光世也参与其中,并得以因功升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