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宋老板 > 儿女30

  三十

  2008年五月,老王在新房里已经住了一年了,可是,因为从小就营养不良,常年奔波,膝关节受到严重伤害,腿一打弯儿就痛,听说BJ有一家医院能治,就是往关节里注射一种所谓的“润滑剂”注射一次二百块钱,不开刀,也没有痛苦,再说自己和老伴儿早就办理了医药费异地报销,老王打了一次感觉效果不错,可是打了三次之后,还是不行,老王又回到了天津,又来到了天津总医院,挂了专家门诊,医生建议他换一个钛合金的,这样一劳永逸,但是自己得负担六七万,老王回家和亚乔商量,亚乔说:“如果没有别的办法,就做吧,你不要心疼钱。”老王一辈子也没给自己花过这么多钱,而且要是两个关节都做,那就是十几万,老王斗争了半个月,还是在老伴儿和孩子们的动员下,终于同意了。可是两条腿不能同时做,一条腿做完半年之后,才能做第二条腿,还有就是安装完钛合金金的关节后,体内会产生排异现象,并且行动受阻,比如你大便时,不能蹲着,游泳时不能游蛙泳,老王在做完第一条腿之后,休养了半年,已经是十二月份了,眼看就要过年了,要是接着做第二条腿,还得老伴儿伺候,大冬天的,老伴儿来回跑,再出点儿问题,后悔都来不及。

  2009年的春节,鸿雁又带着小周儿和孩子从BJ过来,一看老爸那双半残疾的腿,为了减轻妈妈的负担,她们三口儿整个儿春节都在天津过的。春节过后,孩子们回BJ了,老王又开始做第二条腿的手术,手术是全身麻醉,可是手术结束,麻药劲儿过去了,还是撕心地疼啊,楼下的郝大爷对老王说过:“怎么也是原装的好,谁做了谁知道。”老王想起郝大爷曾经对自己的忠告,但是,老王能吃苦、能咬牙,从来不听邪。

  清明过后,春暖花开,转眼间全绿了,第一场春雨过后,路有些滑,亚乔给老王送饭,不小心摔了一跤,右手的手腕子粉碎性骨折,因为一条大腿磕到马路牙子上,也骨折了,执勤的交通警叫了一辆120救护车,也住进了总医院,在第一时间鸿雁又来了,鸿雁到了医院,见到爸妈的这副样子,对他们说:“我也不能不上班啊,咱花钱找雇工吧,”老王问:“一天多少钱?”鸿雁说:“一个人一天二百”“那我们不顾了,我们自己能照顾自己,”鸿雁没办法,回BJ了,从此,鸿雁一个星期来一次,星期六中午到,星期日下午走。老王和亚乔过意不去,觉得拖累了孩子,亚乔的骨折,中医说:“伤筋动骨一百天”不到三个月不能动,可是老王的腿手术后,三个月,要求下地,西医说:“老年人有三个月不下地,腿部肌肉就会萎缩百分之三十。”孩子不在,这老两口儿可真叫相依为命,老王为了照顾老伴儿,跟院方商量,将本不在一层楼的老伴儿,安排在和自己同一个病房,这在医院里还没有先例,因为不是一个科啊,可是院方还是同意了,老王感动了医院,医院也感动了这对老夫妻,因为亚乔的那只腿还在吊着,右手的手腕子也不能动,每天老王杵着一只拐,伺候亚乔,每天早晨要洗脸,饭来了,打饭,然后一口一口地喂她,尿来了,就将尿盆塞进她的被子底下,进入七月份,天开始热了,两个人终于都出院了,鸿雁小周都来了,还带来了轮椅,两辆出租车停在住院部的楼门口儿,进了小区,到了自己家的楼下,老王说:“我的一条腿现在还不能打弯儿,你没看见我刚才在出租车里,一直把那条腿放在上边吗,我还是自己小步儿走吧。”亚乔想试试能不能自己走,可是走了没几步,感觉还是不行,毕竟是一个七十岁的老太太,几个月没下地了,最后还是小周儿将她推进家里,将老丈母娘抱上了床。

  问题来了,两个孩子还得回BJ工作呀,这两个老人,一个是能下地,但是得杵着拐,还不能走长路,另一个是暂时下不了地,即使下地也得杵着一只拐,家里的活儿谁来干?谁来伺候他们?鸿雁提出顾小时工,每天上午四小时,负责小时工的午饭,报酬是一百二,老王说:“这比医院得护工便宜多了。”小时工是鸿雁通过家政公司找来的,AH人,四十六岁,一看就感觉很干练,鸿雁问她家里的情况,她告诉鸿雁:自己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儿子高中毕业,来天津打工了,女儿明年大学毕业,学的是会计专业,她要是上午来打工,下午就去别人家打工,一个星期自己只休息一天,最后和鸿雁达成协议:每天上午她先去买菜,然后回来做饭,吃完饭她都收拾利索了,再去别人家,周日休一天,但是她负责将周日用的菜准备好。该想到的事儿都说了,鸿雁掏出七百二十快钱提前预付了她的工资,这个AH姐姐接过钱说:“谢谢大妹子,我姓牛,以后你就叫我牛姐吧。”

  第二天的下午,AH小保姆刚走,鸿雁来电话了:“妈,这个小保姆行吗?”“行,挺好的,昨天你走了之后,她问我们明天吃啥菜,今天她就买来了,炒菜的手艺还行,今天她给我们炒了三个菜,一个芹菜土豆儿肉丝、一个荸荠木耳虾仁儿,还有一个素什锦,在吃之前,她先把我们晚上吃的给拨出来,人挺细,看不出是农村人,人也挺和善,你放心吧。”听了母亲的汇报,得知爸妈都满意,鸿雁的心才算落了地,但是从此后,鸿雁每个星期都回来一次,陪爸妈在家了待一天。鸿雁将爸妈住医院的事儿,告诉了哥哥,健雄一听,立马告诉鸿运,你明天就去邮局给家里汇三万美元,咱离他们这么老远,又帮不上忙,总得有表示吧,要不你这个儿子不是白养了吗?

  老王和亚乔这次住院手术,光自己自费的部分还得十几万呢,可是自己一分钱没花,而且还享受到女儿和姑爷的精心照顾,又收到儿子从美国汇来的三万美金,这老两口儿对孩子的怨气彻底消失了,感到自己的这两个孩子真的很孝顺,老王对亚乔说:“以后你可别再说孩子的不好了,咱家这样的孩子往哪去找啊,连姑爷都这么好,光这房子就是六十万,这回咱俩住院他又花了十几万,”没等老王说完,亚乔就接着说:“你别说了,这我心里还没数儿吗?叫你说的我成傻子了。”

  AH保姆的到来,为老两口儿解决了一日三餐的大问题,每天吃什么,都是在前一天说好,第二天一早,保姆就都买来了,有时候包饺子,一顿吃不了,就放到冰箱里冻起来,而且牛姐还为他们买来了无脂的奶粉,以备不时之需,他们没想到牛姐一个农村人还啥都懂,吃饭聊天儿时,亚乔问小牛:“你说你的闺女明年大学毕业?”“是啊,我这就是为她打工,我二十多岁就从老家出来了,给你们城里人做家政已经二十多年了,我给儿子买了房子,娶了媳妇,这又供闺女念大学,等她大学毕业,工作了,我的任务就完成了。”亚乔说:“明天是星期六,我的女儿女婿都从BJ过来,你多整几个菜,叫你闺女到我们家里来吃饭吧。”

  吃完饭,牛姐带着女儿走了,鸿雁说:“这娘俩也不像农村人啊,你看她的小女儿,多有礼貌,一进门就给爷爷奶奶鞠躬,她告诉我,她打算今年就把注册会计师的资格证考下来,这可不是一般的孩子。”老王说:“东北人讲‘买马看母子’你看她妈那样沉稳,孩子能错的了吗?”小周儿打开冰箱,发现冷冻室里不仅有牛羊猪肉,还有冻饺子,上边的冷藏室里什么蔬菜都有,水果也不少,笑着说:“这个AH保姆还行啊。”老王说:“太行了,这样的人可不好找,人家还知道让我们喝脱脂奶粉呢,一般农村人能懂吗?”

  这AH母女俩,从老王家里出来,牛姐对孩子说:“这家人人性不错,每个星期都是提前付给我工钱,老爷子和老太太都是清华毕业的,姑娘和姑爷是北大毕业的,都是BJ一家律师事务所的律师,有钱,但是人家可没有看不起咱穷人啊。”闺女说:“看得出来,这家人的素质挺高的,人家还有儿子呢,儿子在美国华盛顿,这次他们有病住院,儿子还给汇来三万美金呢。”

  转眼间,2010年的春节又要到了,亚乔说:“儿子说今年的春节回来陪我们。”老王说:“自从咱2006年三月十八号从华盛顿回来,快四年没见他了。”“怎么你也想儿子啦?”“我是想四年前我们俩每天钓鱼,回来包鱼肉馅儿饺子卖,成本低,还好吃,那些邻居们都争着卖,来晚了就卖没了,供不应求,现在想起来还挺有意思的,一天最少赚二百多。”亚乔问他:“现在还让你去华盛顿钓鱼,包饺子卖,你还去吗?”老王立马说道:“去啊,没问题,别看我的两条腿现在行动不方便,这是暂时的,等过一段时间就好了,这得有一段适应期,你看我现在和刚出院的时候比,不是强多了吗。”

  腊月二十九,鸿运从美国飞来了,四年没见,鸿运发现老爸满面红光,发福了,屋里的暖气给的足,老王在屋里只穿件睡衣,老爸的肚子明显的突出,儿子说:“老爸,您发福啦!”“现在一天啥活儿也不干,就是一个字,吃,能不涨膘吗?”鸿运又问老娘:“您也行啊,起色也挺好的。”“我跟你爸可比不了,心脏做完瓣膜手术,按个金属的,有排异现象,药得天天吃,再加上原来的降压药,我现在成了药罐子了,去年摔了那跤,现在腿是能走了,可是我的右手干活儿,手腕子还是使不上劲,现在好了,你妹妹给我们请了个小时工,半天一次一百二,人家把活儿全包了,哪还有我们干的活儿呀。”老王问儿子:“你准备在家里待多长时间?”“一个月,这是老板放我的探亲假。”说着,拿出两万美元递给老娘,亚乔说:“有你妹妹在这儿,用不着你的钱,这几年鸿雁花了不到六十万,给我们买的这个房子,这次我们俩住医院手术,她又花了十几万,要说你妹夫那家人可真不错。”鸿运说:“我妹妹表现的这么好,我这当儿子的更应该孝敬你们啊,再说,因为我小时候不学习,我爸给我操多少心啊。”多少年了,老王头一次听儿子这么说,心里真的被感动了一把。多年压在心里的心结瞬间全没了。老王对儿子说:“这几年的春节,你妹妹和妹夫都是带着孩子来天津陪我们过的,今年就别让她们过来了,过几天你去BJ看看他们。”

  初五,鸿运来到BJ妹妹家里,将从美国带来的鱼油和西洋参给了老人,又给了外甥一千美金,吃完中午饭,鸿运对妹妹说:“你给咱爸妈请的那个AH保姆,他们特满意,我看以后就继续顾她吧,请个合适的人不容易,钱我出。”鸿雁说:“这点钱算什么,还用你拿。”鸿运也没争辩,给妹妹扔下两万美金回来了。

  鸿运的探亲假休完回去了,他临走时对爸妈说:“等再过几个月,天气暖和了,我还给你们买好往返的飞机票寄过来,那儿的气候条件比这儿好,您不是说您钓鱼没问题吗,咱俩还接着钓,您还接着包您的鱼肉馅儿饺子卖,那些邻居们直到现在,有时还打听您什么时候去呢。”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