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穿越大楚做始皇 > 第四十七章 秦国使者

  玄鸟殿,宫门大开。

  昏暗的太阳停留在王都上空,正注视着那下方旌旗猎猎。

  战鼓与斧钺,众臣与君王。

  楚国的王熊横头戴王冕,腰间悬剑,从宫殿后面一路走来,暗红色的衣袍托在地上,后面由两个寺人拖着。

  楚王落座,寺人又将衣摆铺平。

  下方楚国臣子分列两边,一张张长案排列的整整齐齐,至于宫门之外,还有身负甲胄的卫士,长戈在握,从玄鸟殿的门口一直延伸到遥远的宫外。

  此时,一辆马车正缓缓驶入宫中,在宫门口停住后,秦国使者徒步而来。

  威仪威仪,若无仪,岂能有威。

  今日之楚国,将以最好的仪态,来迎接这位秦国来的使者。

  “秦国使者觐见我王!”

  “秦国使者觐见王我!”

  “秦国使者冯章,觐见王咦!”

  一声声的呼喊,从宫门口一路传来,直至到熊横耳边。

  此情此景,不由得让熊横想到了,他在齐国觐见齐王的画面,距离也是也才过去了短短几月,却让熊横觉得很长很长。

  玄色衣衫,头戴玉冠,手中持圭,再看其人,身长八尺有余,容貌甚伟,白面断续,虎目鹰鼻,英武之余,又有些城府极深的意味。

  脱下长靴,秦国使者冯章从殿外一路走来。

  不多不少,正至殿中,微微躬身,洪亮的声音自他阔口而出:“外臣冯章,拜见楚王!”

  正所谓观其行,知其意,看人也当是如此。

  冯章其人,气度不卑不亢,神情临危不乱,眸子岳镇渊渟,颇有一番泰山崩于面前而不变色的大将之风。

  如此之人物,本为他楚人,可因出身的缘故,在楚国却偏偏无勇武之地,被秦国所重用,熊横看到眼里都觉得心疼。

  “使者无须多礼,来人,请赐座!”

  楚王将手一挥,立有寺人搬上长案。

  冯章又扫了一眼旁边的南太后,才是落座。

  “外臣谢过楚王。”

  到这时候,熊横这个楚王的把戏就完了,剩下的事情,也不由他来说了。

  见他闭口不语,这时臣子之中,有一人站了出来。

  只见这人身材健硕,虽不及项阳,但也比之不远,面如白玉,红唇似血,此人熊横认得,正是南太后其弟,执掌着郢都大军的郢都将军成珲。

  秦太后能执掌国政,那是因为秦太后弄了一个咸阳四贵出来,听命于她,把持朝政,而南太后现下就只弄出了个二贵,不过这第三人马上就要出现了,那就是坐于人群中,神情有些不知所措的安国君熊子玦。

  “启禀大王,臣有一言,问于秦人?”

  “可!”

  熊横只吐露一字,似乎这是他存在的唯一意义。

  今日之他,似乎有些理解,那日齐王为何要说那么少了,因为齐王也是即位不久,在大事上,还须得仰仗众位臣子。

  “秦使,我问来你,今年初我楚秦两国定下盟约,两国君王相约在武关会盟,你秦人却背信弃义,直至现在都扣押我王,视两国盟约之敝履,何以今日又出使我楚国,面我大王?”

  郢都将军几乎是在质问,看起来他对秦人的仇恨,比任何人都要深。

  但熊横却知道,成珲是替南太后办事,他们内心里最是巴不得用土地将楚王槐换回来,将先楚王给废掉。

  那冯章未说话,却先是一笑。

  之后看过楚王,看过南太后,又看过景鲤,看过群臣。

  从他的眸子里熊横看明白了,他这是提前做过功课,对楚国现在的状况,是了如指掌,他这是在分析,楚国各方势力都想要什么。

  “启禀楚王,楚王槐乃我秦太后之兄,我秦对楚王是礼遇有加,如今就安置在甘泉宫中,太后亲自陪伴楚王狩猎游玩,未曾有一丝怠慢。”

  话落,身形微微一转,这个角度刚好望着南太后:“启禀楚太后,公子子兰线下就在咸阳城中,终日与我王为伴,学习我秦国治国之策,也未曾有一丝怠慢。”

  真是一个答非所问,却将南太后想要知道的,尽皆诉说出来。

  子兰,无虞也。

  南太后嘴皮子动了动,嘴边的话最终还是没有说出来。

  “虽未曾怠慢,也无当有扣留我楚王槐之实?”

  南晖再度质问道。

  “故此,派遣外臣前来,向楚王赔罪,向楚太后赔罪,想楚国众位臣子赔罪,再为楚王献上黄金百镒,美姬二十,珠宝一箱。”

  说话间,已有寺人将黄金珠宝一应抬上来,后面还跟着二十位花枝招展的妙龄女子。

  在外事上,秦人一向都善于用黄金与美女来贿赂六国之臣,在这一方面他们从来不吝啬,甚至在咸阳城中,还专门有人培养美姬,从魏国丞相公子卬,都战国末期赵国战神郭开,一路都是这么走过来的。

  熊横仔细看过去,这美姬果然无虚名也!

  个个身材绰约,国色天香,想必跳起舞来十分带劲。

  也好,楚王寝宫中再也不缺姑娘了。

  “哈哈,美姬不错,寡人欣喜,不知可会跳秦人的舞?”

  忽然间,半响不吭声的楚王一阵大笑,面上尽带满意之色。

  “回楚王,美姬二十,俱是善于歌舞,乃是我王精挑细选,献于大王。”

  “如此,寡人就笑纳了。”

  楚王一挥手,就有寺人上来,将美姬与黄金都带了下去。

  经过了这一小插曲,郢都将军南晖再问起来:“礼物我王已纳,不知使者又打算如何赔礼呢?”

  “启禀楚王,我秦太后,乃是楚姬,我秦相邦,乃是楚人,就连臣也曾是楚人出身,因此我秦与楚,只有联盟之心,没有对抗之心,君王相约武关会盟,也是我楚之长策,绝无扣押楚王之心。”

  “只是我秦国终究是秦人的秦国,是秦王的秦国,我秦太后一介妇人,独木难支,要统御秦国,也是千难万难。两国会盟,本该是好事,可有麾下将军,擅自不遵王令,扣押楚王,破坏盟约,我秦太后也是始料未及。”

  “此事生后,我秦太后治将军之罪,劝阻秦王回咸阳,对楚王槐礼遇有加,待到楚王槐到我咸阳游历一番后,要将其送回时,唉……”

  冯章叹息一声,似乎这就是个美丽的错误:“楚国却已经有新王即位了!”

  这话让人有些措不及防,连熊横都未曾预料到,冯章是真敢说啊。

  这可不就是在表明,太后与秦王母子生了二心,太后想与楚国交好,而秦王却要反对太后,直接就将楚王给扣下了。

  现在她秦太后说服了秦王,治罪了将军,要来重新与楚国交好了。

  或许,这就是秦楚两国武关会盟本来的面貌,是母子间的一次分歧,才造成了这样的原因。

  不过人家是亲母子,打断了骨头连着筋,纵然是撕破了脸,也能和和气气的。

  就如同厉害如始皇帝,最终也没伤害赵太后。

  “外臣此番前来,带着秦太后与我秦王的王令,愿意与楚国再度交好,共同对抗三晋强齐,为表诚意,我王愿以太子为质,来往郢都,并且将楚王槐与公子子兰,一并送回!”

  熊横听明白了。

  南太后与冯章早就通过气,至少是与成珲通过气的,方才两人是一唱一和,在这里故意唱双簧呢,为的就是将这最终的目的说出来。

  你原谅人家了,人家将你家大王送过来。

  你不原谅人家,人家带着诚意赔礼道歉,并且将你家大王送过来。

  不管怎么样,大王都是要来的,现在这个楚王是做不长久的,真是女人的嘴,骗人的鬼。

  一月多前新王即位时,双方还互相约定好,一国不可二君。

  好啊,南太后这么快就忘记这份协议了。

  “不知大王以为如何?”

  说话者,是许久不发声的南太后。

  熊横想到昨日,南太后来专程通知他,面见秦国使者他只需坐着就是了,这还真就是坐着,因为她将一切都安排好了。

  “太后以为呢?”

  熊横又将问题问了回去。

  他实则很想反驳回去,可想想还是再忍上一时吧,就照南太后这个作妖的程度,很快楚国就要火并起来了。

  “老妇人以为联盟秦国,可。”

  可!

  这是表示肯定。

  而楚王对此,则表示沉默。

  因为他在等众臣子中的抗秦人氏出来,他不好直接反驳太后的。

  “启禀大王,臣有一问,想问楚国使者。”

  从人群中站出来的,正是楚国执圭大夫景翠,他知道楚王不好回答,特意来解围了。

  熊横也没有说话,就只是望着南太后。

  南太后微微颔首道:“大夫请言。”

  景翠上前几步,走到大殿正中,这个位置正好是面对着秦国使者。

  “我曾出使齐国,迎回我王时,听秦国另外一个使者辛戎,说了对我楚乃有三策,这上策者,乃以我楚王槐为质,索要巫郡、黔中二地;中策者,还是以我楚王为质,只不过变成了割让上庸五百里地;而下策者,便是我楚国若不从,便在明年春已发兵十万,前来攻打我楚,敢问使者,现如今是上中下哪一策呢?”

  景翠这一招妙啊,这样一来秦人的狼子野心,就昭然若揭。

  事情也并非是秦国使者所云的那般美好,而是秦国在针对楚国的策略中,步步为营,稳扎稳打,一定要在楚国身上,啃掉一块肉来。

  这一说连上首的南太后都是微微色变,唯有秦国使者冯章,却依旧面不改色。

  “哈哈,不知如何称呼阁下?”

  “楚国执圭大夫景翠是也。”

  冯章拱手而礼,做出一副恍然大悟的神情。

  “原来是将军也,昔年将军率领楚国大军攻打韩雍氏城,吓得韩王急忙求于我秦,可见将军之军威鼎盛。”

  景翠冷笑:“哼,我还记得当年也正是使者来往我军中大营,恐吓我楚国退兵。”

  没想到两人当年还有这样一折,也算是老冤家了。

  “哈哈,旧事不提,今日你我只论今日之事,想必我方才所云,将军必然也是听得清楚,如今我秦国太后当政,秦王用力,是要与楚国交好,而不是与楚国为敌,而将军所云,似乎不是今日之事吧?”

  “那秦国现在又不要我楚国的土地呢?”

  景翠紧跟着问道。

  冯章一转身,直接面向上首楚王:“启禀楚王,秦王令外臣带上礼物,是要与楚国交好,不是要与楚国为难,那上庸之地,是我秦王相赠于楚王,岂能收回。”

  连土地都不要了!

  那秦国忙碌了这么久,又为的是什么?

  想到这里,熊横瞄了南太后一眼。

  秦人想要土地,南太后想要楚王槐回来,他们之间是很容易达成协议的,而唯一的掣肘,那便是在这群楚国臣子的身上。

  倘若先让楚国回来,执掌了大权后,再行割让土地,岂不就是两全其美,就算是楚王槐反悔,那至少也起到了祸乱楚国的作用。

  秦人一向很善于此道。

  他们与南太后必然是在私下里达成了某种交易,如今的召集群臣议事,只是为了将此事推行下去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