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大明第一莽夫 > 第142章 江南士绅!那藏银上亿的银矿!

  乾清宫。

  汤昊和朱厚照一如既往地进行复盘。

  小皇帝还在兴致勃勃地开口,可是汤昊却有些走神。

  “野人?”

  “中山侯!”

  朱厚照怒了。

  朕跟你讲话,你个混蛋还敢走神啊?

  大不敬啊你!

  汤昊没好气地白了小皇帝一眼,随后沉声道:“我只是在想,这些人接下来会有什么动作。”

  “今日廷议,确实是两个目的都达到了,但很明显,我们也暴露出了最终目的!”

  最终目的?

  当然是开海解禁!

  自然是再次让大明水师下西洋!

  只有开海解禁,让水师出海控制远洋贸易,才能真正拉动大明王朝蜕变发展,才能真正做到富国强兵,才能真正实现中兴大明!

  这是汤昊给小皇帝制定的主线任务,也是他们这对君臣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完成的事情!

  只是,今日这场廷议,看起来好像是他们君臣二人达成了目的,可那些廷臣都是人老成精的东西,一旦回过味来,只怕立刻就会明白,他们二人想要干什么!

  派遣战兵去倭国,这是第一步。

  修复那些战船,稳住水师基本盘,这是第二步。

  等到倭国那边传回来了石见银矿确实存在的消息,那以这些士绅缙绅的贪婪,他们肯定不会坐视,绝对会想方设法地插上一脚,而首要条件就是得先出海才行,所以造船行业即将迎来一个飞跃式的发展,这就是第三步!

  一旦这前期三步走战略完成,大明上下从帝王将相到平民百姓就会发现,原来大明并不是占据了这方天地的中心,也不是什么天材地宝都被大明给占据完了。

  汤昊要做的,就是用事实打破华夏子民的这种固有观念,从而用利益驱动他们奔向海洋,带动造船业以及水师的发展!

  那么,现在的问题就在于,文臣缙绅以及他们背后的各地士绅,会怎么做呢?

  “野人,你不是说过了吗?”

  朱厚照轻笑道:“这些士绅缙绅尤其贪婪,明知道倭国可能存在一座藏银上亿的巨型银矿,那他们肯定不会轻易放过的。”

  “说不准,这些贪婪的家伙,此刻都在什么地方躲着密谋呢!”

  听到这话,汤昊也笑了。

  “如果他们真个上钩,那事情就好办了。”

  “我真正害怕的是,有人从中作梗,阻止此次出兵倭国啊!”

  出兵还是要出兵的,至少人数上面多了一倍,两千精锐战兵,放在现如今的倭国“战国时代”,那也算是实力强横的“一方诸侯”了好吧?

  马永和邓伯颜随便找个地方,收服那些倭国土著,都能正儿八经地摇身一变成为倭国大名,参与这所谓的“战国争霸时代”。

  一想到这儿,汤昊自己都忍不住笑了笑。

  一代名将马永,跑去倭国搞“村镇械斗”,是不是有些太过屈才了啊?

  正当这个时候,死太监刘瑾匆匆走了进来。

  “皇上,西厂那边传来了消息。”

  “下朝之后,元辅刘健去了吏部衙署,会见天官马文升!”

  听到这话,汤昊和小皇帝面面相觑,脸色都有些不太好看。

  毕竟,这可是两位朝堂真王啊!

  一位执掌着内阁,是两朝帝师,缙绅领袖。

  一位执掌着吏部,是硕德老臣,天官大人。

  他们二人要是联手密谋什么的话,汤昊和小皇帝可能还真挡不住,指不定就会被这两位大佬揍得鼻青脸肿的。

  “嘶……”

  “野人,元辅和大冢宰这是……”

  朱厚照有些慌了,下意识地看向汤昊,追问道。

  汤昊摸着下巴思索了片刻,回想起上次与刘健的马车对话,心中隐隐有了些许猜测。

  “不用多想。”

  “元辅大人去见天官大人,无非就是想要稳住政局罢了。”

  “稳住政局?”朱厚照闻言一怔,“你的意思是说……”

  “现在你我君臣二人,就像是家里面不听话的孩子,一直在搞事情搞破坏,搞完了之后,还得要家中的大人长辈出面收拾善后。”

  “元辅大人就是我们现在的“长辈”,他必须要想办法稳定住朝堂政局,压制住那些心怀不满的文臣缙绅,否则朝堂确实会生出乱子。”

  刘健毕竟是两朝帝师,说他是小皇帝的长辈,合情合理。

  朱厚照听到这话,神情略显动容。

  起初他对刘健,尊重是尊重,可是先前的争斗,多少是有些不满的。

  可是自从汤昊横空出世后,小皇帝也渐渐明白过来,文臣缙绅并不能一概而论。

  比如有马文升这种干吏,那就有刘健这种循吏,还有李东阳、刘大夏这些狗东西!

  若是一概而论,那对元辅刘健和天官马文升,是极其不公平的。

  毕竟这二位硕德老臣,可是一直为了大明为了国朝,在坚持缝缝补补,确保这个日渐衰微的腐朽王朝能够正常运转。

  “行了,等他们把名单报上来再说吧!”

  “估摸着这次去往倭国的队伍,会很热闹!”

  汤昊意味深长地笑了笑。

  使团估计还是一样的格局模式,文臣缙绅、宦官阉人与武将勋贵,三方势力交错制衡,缺一不可。

  武将勋贵这边,是汤昊负责派人,马永和邓伯颜二人率领两千战兵出海。

  至于宦官阉人,这肯定是小皇帝的意志了,他派谁去全凭他自己做主。

  而最后文臣缙绅的人选,大概率出自礼部和鸿胪寺,但是也不一定,就看这些个文臣缙绅怎么决定的。

  毕竟,这个人肯定得是他们的自己人,肩负着前去查明石见银矿内情的重担!

  而文臣缙绅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三位朝堂真王各自有着自己的势力,还有一个李东阳潜伏在暗处,想要各方同意,只怕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与此同时,京师内城东,某位官员府邸之中,此刻聚集了大量的士绅缙绅。

  这些人,有着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代表着他们背后的某个士族大族,尤其是执掌大明赋税半壁江山的江山士族,其代表人物更是坐在了中心位置上面。

  哪怕是这间府邸的主人,大明王朝的朝廷命官,面对这位江南士绅的代表,都要客客气气地让出位置。

  江南士绅,不是一个人,也不是一个士族,而是一整个群体。

  这些江南的士族大族,通过科举制度不断将族内杰出子弟输送到朝堂之中,让其在朝堂之上为自己代言,而地方上则是存在着盘根错节、犹如老树根一般的利益输送网络,牢牢的控制乡野府县一方,犹如一颗颗吸食在这个王朝身上的毒瘤,不断的吞噬着这个大明王朝的气运。

  他们不只是想方设法地侵占田地,更是将触角伸向了百姓的一切,比如柴米油盐酱醋茶等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包括吃的穿的用的这些最基本的东西,全都这些江南士绅的掌控之中。

  而这一切的根源,正是来自于大明王朝对读书人的优待,来自于朝廷给予这些读书人的功名!

  所以,上次汤昊和小皇帝想要动一动读书人的功名,不出意料地遭到了满朝缙绅的激烈反对,甚至不惜舍弃了那五十六名官员,舍弃了工部尚书曾鉴,也绝不能让大明皇帝随意革除读书人功名。

  所以,这个庞然大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在左右着大明王朝的朝政局势。

  就比如说现在,今日廷议上面发生的事情,很快就传入了这些人的耳朵里面。

  天色一黑,江南士族各方代表,就在某人的提议之下,聚集到了这座府邸之中。

  这座府邸,并不奢华,寒酸到甚至配不上他主人的身份。

  因为他主人不是别人,名叫徐文,荫封锦衣卫千户,领着一份便宜俸禄。

  而这徐文,正是前任首辅徐溥之孙,正儿八经的江南士绅代表人物。

  不过此刻徐文看着主位上这人,满脸都是恭敬之色,不敢有丝毫逾越不满。

  无他,此人叫做杨天柱,相比于徐文,杨天柱有着更为牛逼的出身,他是杨士奇后人,就是那位三杨贤相之首的杨士奇!

  杨天柱只是个贡生,不是贡士。

  朝廷科举定制,挑选府、州、县生员中成绩或资格优异者,升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称为贡生,意谓以人才贡献给皇帝。

  这贡生分岁贡、选贡、恩贡和纳贡,杨天柱就是恩贡特例,因为他有一个牛逼的祖宗,以“先贤”后裔进入国子监进学修德。

  而贡士不同于贡生,举人经会试而被录取者称贡士,第一名为“会元”。贡士经过殿试录取者为进士,第一名为“状元”。也就是说,进士比贡士高一级,比举人差不多高两级,贡生相当于举人副榜,跟举人平级,可以直接参加会试大考。

  但是,杨天柱本人无心仕途,反倒是尤擅钻营,广交好友,吟诗作赋,隐隐成了江南士绅在京师之中的代表人物。

  瞧见人到的差不多了,杨天柱就率先开了口。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等竟是不知,那倭国竟然还有一座藏银上亿的巨型银矿?”

  藏银上亿!

  这轻飘飘的四个字,瞬间吹动了在场所有人的心房。

  他们一个个眼睛泛红,犹如饥饿的狼群的一般,恨不得现在就派人过去打探一番!

  “但是,问题在于,这足利义维的话有多少可信度,还不得而知!”

  徐文沉声提醒道:“有没有可能,这是那中山侯汤昊故意散播出来的假消息呢?就是为了给他出兵倭国寻找一个合适的借口,促使朝臣同意此事!”

  这个假设,很是合理。

  众人听了都点了点头。

  毕竟江南的士族大族都会出海,都清楚海上贸易的那惊人利润。

  特别是来自江浙的士族,这些人最多的就是走南洋、倭国、朝鲜这三条线路,很清楚海贸的利润非常的高。

  但是他们跟这些该死的倭人做了这么久的生意,竟然对石见银矿一事毫不知情,这就很是让人愤怒了。

  这就好比,你以为自己是在跟一群苦哈哈的蛮夷做生意,心里面充满了优越感。

  可是冷不丁突然一个消息传来,你眼中那苦哈哈的蛮夷,家里面竟然有着一座巨大银矿,这谁能够忍得了啊?

  高贵的士绅们,只是觉得自己遭到了背叛,遭到了冒犯!

  们这些卑贱蛮夷怎么可以比我们还要富有?

  这等天赐之物,理应是我们的才对!

  “是真是假,并不重要!”

  杨天柱捋了捋长须,神情淡然地开了口。

  “那汤昊想要出兵倭国,就让他出兵就是了。”

  “正好我们可以借此机会安插人手,找几个信得过的人,跟随船队前去倭国,查证一下这石见银矿的消息是否属实!”

  “这一点很有必要,毕竟,万一要是真的呢?”

  杨天柱双眼闪烁着精光,里面满是贪婪之色。

  “如果这石见银矿当真藏银上亿,那倭国除了这石见银矿外,是不是还有其他的银矿呢?又或者说其他的金矿、铜矿?”

  此话一出,全场哗然,众人顿时就沸腾了起来。

  对啊,万一石见银矿要是真的,那谁能够保证会不会有其他的矿脉?

  倭国那些杂碎蛮夷,他们怎么配拥有?

  杨天柱红着眼睛开了口。

  “诸位回去之后,动用一下你们自身的人脉关系,多多安插一些我们自己的人手,跟着此次船队前去倭国!”

  “一面之词不可信,但若是意见相同,那这消息基本上就是事实了!”

  “如此天赐之物,理应归我们所有,不是倭国这些蛮夷可以觊觎的!”

  话音一落,立刻便有人附和。

  “杨兄所言极是!”

  “那些倭国蛮夷也配?”

  “必须要办法抢在手中!”

  “这个提议不错,我这就回去和我家族兄说明情况。”

  “其实也容易,大家让朝堂之上的代言人连夜拟定名单,递交给内阁便是。”

  杨天柱轻笑道:“内阁那边,大致也能明白我们的意思。”

  “只是可惜,那李东阳被小皇帝给打怕了,竟然一直告病在家,真是个废物!”

  提及李东阳,众人神情各异,脸色都不太好看。

  李东阳是湖广乡党魁首,先前与江南士绅多有合作,一起双赢。

  奈何因为那中山侯的横空出世,直接将矛头对准了这位内阁大学士,以致于湖广乡党现在处境极其凄惨,就连李东阳这位湖广党魁也只能告病躲在家中,可谓是令人扼腕。

  “嗯,就这么定了,让朝廷这边先派人去探探路,我们就慢慢耐心的等一等。”

  “不过该做的准备,也可以提前做好,一旦消息被证实为真,那我们就要开始行动了!”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就已经商定了明天共同推动朝廷向倭国派遣船队探路的事情来。

  这种情况,再正常不过了,宛如一场“小廷议”,却能极大地影响朝政大局。

  谁让他们手里面握着大明王朝的经济命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