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职场小说 > 重生之网络科技 > 第一百三十二章 挖墙角的功夫(二)

  “刘总还满意么?”魏军看出刘思不经意间的笑容,自然是知晓中智的努力得到认可,但有些时候要对方把满意说出来才最好。

  “很不错,这名单中所有人都需要魏总去努力,只要有成果我都一一会纳入麾下。”刘思对于这些国企的人才,非常欣赏,毕竟能够被国家选中,意味着在国内拥有绝对的能力。

  刘思在名单中没有看见华为的墙角,这是有些不满意的。不过想到华为的那种模式,他也有些无语,全华为人持股,真是一个疯狂的计划。

  一次创业时期,华为面临很多过不去的坎。没有自主创新产品,面临资金流和人才双重短缺。当时任正非没资金怎么留住人才的问题一时想出了员工内部持股的计划。

  华为员工内部融资持股计划从1990年就开始了。除了留住人才之外,员工内部持股计划,任正非还得到了当时紧缺的资金,可谓是空手套白狼,聪明至极。员工持股计划使得华为每年都在高速成长,不仅仅是业务,还有股份数量。比如说今天给你10万股,50%的分红,马上第二年分5万分红,如果员工把本金和5万分红拿走,企业现金流肯定吃紧,但华为告诉你,根据你的业绩,我今年给你20万股,你干不干?你一看,50%的分红,再从亲戚朋友那里借钱,一共投入20万股。到了第三年,又有50%的分红,你要拿走10万股,公司又告诉你,我给你40万股,你干不干?这样既把人才留住,又实现了内部融资。

  或许现在任正非持有的华为股份不止后世的1·4%,但华为的员工当前绝对是持有股份的,也还不少。这时期华为每股股票的价格为每股5·42元人民币。

  如此一来,华为真正的人才一般不会流逝,尽管刘大少对华为的人才极为流口水。现如今华为的一股分红达到58%以上,即便是在10年、20年之后,华为的每股分红也达到了26%,真心的可怕与令人贪婪。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刘思很佩服华为模式,一是空手套白狼,二是在研发费用、经营成本等方面完全能够完爆同行企业。不得不说,华为就像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

  当然,你说刘思也采用华为模式发展企业,可行么?还真不行,一是当前1997年这个时代不比87年那个时候,想空手套白狼根本不行;二是想学习员工内部持股计划根本就是邯郸学步,有才能的人为什么不选择一个已经成功的企业,加入华为。

  所以这般原因使得刘大少不得不投入重金,而且因为与众多企业的差距迫使VIVO技术有限公司、魅族电子有限公司在全球、全国范围内的合并收购相关企业,以最快速度赶上世界的潮流与脚步。

  刘思不缺资金,VIVO技术有限公司、魅族电子有限公司将不需要内部员工筹资。或许他会为有重大付出与研究成果的研究员、管理层一定的股权激励,而付出了这么大资金发展的刘思不觉得自己应该把自己的收获分配给属下大部分普通员工。可华为基本就是全员持股,这就是矛盾之所在。

  魏军不知道刘大少看着自己提供的一个名单就想的那么远,一听刘思的话语,他顿时觉得呼吸有些困难,太兴奋了,惊喜来的有些幸福。

  名单上列出了近200名人才,平均每个人应该能够拿到6万的年度薪酬。在这个大多数农民工年度薪酬只有6000多的年代,6万真是一个高薪。

  1200万的年薪,中智能够抽成480万,这真是一个高额的业绩。加上这只是一个大概算法,如果这位刘总对邬江兴、方滨兴等这些高级研究人员势在必得的话,他或许会为此多得到几十万的回报。

  “刘总,不知您能够为名单上的人才给与多少薪酬?”魏军知道,中智能不能够获得一笔高额业绩以及能不能说服名单上的人才,刘思给出的薪酬极为重要。

  “魏总,中智作为国内猎头公司的先导者,并且有中央的支持,行业中的地位不可小窥。”刘思率先给中智给了一个高帽,“中智的能力我是认可的。名单上的人员都不错,只要中智能够说服名单上的人才,我会照单付报酬。中智作为行业的领导者,全国人才信息胸中自有韬略,一个人才价值的准确评估,中智拥有这样的能力。对于此次合作,我定下三个基调:一,咱们VIVO技术有限公司将投资金额达25亿,不缺资金;二,中智能够为员工开出高于一般薪酬40%的报酬;三,VIVO技术有限公司也会在将来实行股权激励计划。”

  魏军问刘思愿意为每个名单上相应人员付出的薪酬,刘思对此并不熟悉,只有这般与他说,否则,他怎么去制定薪酬。

  而且对于有些人才的价值评估,他也不好评估,就以邬江兴为例!

  邬江兴开发出了国内首台万门程控交换机叫HJD04-ISDN,04机的出现不仅填补了国产程控交换机的空白,更重要的是长了国人的志气,有一段时间,04机被国家领导人称作“中华民族的争气机”。

  对国家、人民,邬江兴功劳甚大,可如今却是有研究人员深陷了权利争夺之人,那颗研究技术的心却看不到。而且,巨龙之所以落败,邬江兴绝对能够背锅。开发出程控交换机就沾沾自喜没有进步之星,巨龙衰败原因之一就是不思进取,没有后续的产品,只有一个04机苦苦支持。

  导致“巨大中华”拉开差距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归纳各方意见,最终还是会回到产品上。不少人认为,差距出现在一个关键的产品:接入设备。这是一个很专业的东西,通俗的解释是,在交换机和终端用户之间的一个过渡设备。据业内人士回忆,中兴、华为是在交换机市场很好的时候,就开始投入很大精力搞接入设备,而大唐、巨龙,特别是巨龙,特别不看好接入设备,认为这个类似二传手的东西不会有前途。

  接下来,中兴、华为两家不约而同地搞出了接入设备,并培育、启动了市场。当巨龙、大唐两家发现接入也是颇有利润的领域时,市场已经被瓜分了。

  市场竞争的残酷就在于此,你一步赶不上往往会步步赶不上。“中华”两家打开接入市场后,很快又进入了移动交换领域、光通信领域、IP领域。目前,当初起家的程控交换机已经不再是主导产品,华为交换机的收入仅占企业收入的1/4,中兴也不到1/3,产品结构已经生了巨大变化。在最先进的领域如第三代移动通信领域,中兴、华为都已拿出了可商用的产品。在光通信领域,华为已经做到了全亚太市场占有率第一,并进入德国、西班牙等发达国家在CDMA领域中兴也执国内市场牛耳。相比之下,“巨大”两家产品的转型较慢。

  邬江兴加入VIVO技术有限公司会不会也带来陋习——争权夺利。这些都是不确定因素!刘思一直以为研究技术人员就该牢记当初那颗研发技术,强大祖国之心。

  “刘总请放心,中智会竭尽全力的为VIVO技术有限公司吸纳英才。”魏军对于刘思的回答还是较为满意的,这单生意基本就是全权交给自己负责的节奏,他相信操作中只要不太过分,对此中智绝对能够为自己多盈利20、30万。

  “既然VIVO技术有限公司的事情告一段落,那么接下来,咱们就谈谈魅族电子有限公司的相关事务吧!”刘思对魅族电子的关心绝对不下于VIVO,甚至高于它,这不仅仅是公司市值问题,还有对于一国的国防及民族企业的作用。

  魅族电子定位于硬件生产厂家,其中主要包括半导体及相关产品、内存条、显卡、硬盘、显示器、主板……LCD/LED液晶屏、3D技术、家电、手机及其他。

  魏军听了刘思的话,有些尴尬的拿出三张A4纸,“刘总,咱们国家在电子行业,特别是硬件行业的情况,您是知道的,所以我们中智能够找出的人才只有这点了。”

  刘思自然是知晓国内面临的困境,国内的电子硬件产业只能是呵呵。英特尔能够在显卡、CPU、声卡等方面拔的头筹,与他们的研发费用投入密切相关。每年会投入高达100亿美元的研发费用,甚至是更多。中国政府当前的外汇储备也才1200亿美元,加上国内基础建设都缺乏资金以及其他相关工业不发达的情况下,政府根本不会大力投入人力物力发展电子硬件行业。

  更何况,从零开始发展电子硬件研究的难度不亚于核武器研究,如此研究费用应该至少会突破300亿美元。如此以来,中国政府绝对不会向这方面投入资金。

  三两眼,刘思就扫描完了三张A4纸张上的任务信息,他是失望之极,三张纸张上只有13位人物的介绍。其中,电子产品设计师就占了两名,电子硬件的研究技术人员却是国内一些中外合资企业中的技术人员,可是国内有真正的研发人员么?他表示严重的怀疑!